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形态学论文

草原沙蜥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结构以及p63蛋白、β连接素、P物质表达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1.前言第9-20页
   ·蜥蜴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组织学研究第9-12页
     ·蜥蜴皮肤形态学研究现状第9-10页
     ·爬行类表皮的蜕皮周期的研究第10页
     ·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鸟类羽毛演化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羽毛的结构与功能第12-13页
     ·原始羽毛的形态和功能第13页
     ·羽毛的发育与演化第13-15页
   ·鸟类羽毛与爬行类鳞片的进化关系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鸟类羽毛与爬行类的鳞片是同源的第15-16页
     ·鸟类羽毛与爬行类的鳞片不是同源的第16-17页
   ·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蛋白的研究第17-19页
     ·p63蛋白第17-18页
     ·β连接素第18-19页
     ·P物质第19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9-20页
2.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实验动物第20页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0-21页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21-22页
   ·实验方法第22-25页
     ·制备透明鳞片标本第22页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第22-23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23-25页
3.实验结果第25-33页
   ·甲醛透明后的各个部位鳞片上的皮肤感受器的形态结构:第25-28页
     ·数据记录第25页
     ·形态观察:第25-28页
   ·皮肤感受器显微结构第28-30页
   ·p63、β连接素及P物质在皮肤内的表达第30-33页
     ·p63蛋白免疫染色结果第30-31页
     ·β连接素免疫染色结果第31页
     ·P物质免疫染色结果第31-33页
4.讨论第33-38页
   ·皮肤感受器在体表的分布密度有差异第33页
   ·HE染色结果分析第33-34页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第34-36页
     ·p63蛋白的表达分析第34-35页
     ·β连接素的表达分析第35-36页
     ·P物质的表达分析第36页
   ·感受器与羽毛的同源性的分析第36-38页
5.参考文献第38-43页
6.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西北骊靬人起源的线粒体遗传多态性研究
下一篇:黄河兰州段花背蟾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