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三节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政策问题”及其弹性空间的存在 | 第15-21页 |
第一节 “政策问题”的概念及特征解析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弹性空间的存在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政策问题”弹性空间的扩大化 | 第18-20页 |
一 私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阶段 | 第19页 |
二 社会问题转变为议题阶段 | 第19-20页 |
三 政策议题转变为系统议程阶段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政策问题”弹性空间扩大化的原因分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指标和手段模糊下的“政策问题”弹性空间扩大化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政策议程下问题弹性空间的扩大化 | 第23-29页 |
一 正式议程下主体选择形成的弹性空间扩大化 | 第24-26页 |
二 外部通道下“政策问题”弹性空间的扩大化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解读多源流下中国“政策问题”空间的扩大化 | 第31-41页 |
第一节 问题源流:政策问题的主要范式—内输入模式 | 第31-34页 |
一 政策问题输入机制的发展:由内输入向外输入的拓展 | 第31-32页 |
二 政策问题源流缺失下的弹性空间扩大化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政策溪流:备选方案选择的主流状态—半封闭模式 | 第34-36页 |
一 政策溪流的走向—开放性 | 第34-35页 |
二 政策溪流半封闭性下问题弹性空间的扩大化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政治溪流:政治气候源流量的考量 | 第36-39页 |
一 政治气候源流构成的趋势:由单因素向多因素的拓展 | 第36-37页 |
二 气候源流构成不足下“政策问题”空间的扩大化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多源流视角下的中国“政策问题”模式改革 | 第41-53页 |
第一节 明晰政策问题确定的指标 | 第41-43页 |
一 价值的公共性 | 第42-43页 |
二 技术的科学性 | 第43页 |
第二节 构建公众议程和“政策问题”信息搜寻系统,实现对利益相互表达的承认 | 第43-46页 |
一 构建多样性输入机制,建立政策问题搜寻网络,减少利益输入的中间环节和表达成本 | 第44-45页 |
二 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初步筛选、整理和综合的作用 | 第45页 |
三 建立均衡的利益表达机制,培育社团型利益集团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建立决策权重和权责对应等制度 | 第46-47页 |
第四节 保持外部通道的相对独立性和全面性 | 第47-50页 |
一 构建作为民意平台的大众媒体 | 第47-50页 |
二 保持政策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中立性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第一节 本文的结论简述 | 第53页 |
第二节 本文的局限性和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