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安溪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前言 | 第11-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 ·自然气候特征 | 第15页 |
| ·地貌特征 | 第15页 |
| ·土壤类型 | 第15-16页 |
| ·植被特征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3. 研究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18-23页 |
| ·研究数据的收集 | 第18页 |
|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18-20页 |
|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 | 第18页 |
| ·遥感影像剪裁 | 第18-20页 |
| ·土地利用类型专题信息提取 | 第20-21页 |
| ·DEM 的裁剪及地形因子提取 | 第21-23页 |
| 4 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模型选择及模型各因子提取 | 第23-34页 |
| ·水土流失监测模型的选择 | 第23页 |
| ·安溪县水土流失监测模型的各因子提取 | 第23-31页 |
| ·降雨侵蚀力R 因子的提取 | 第23-26页 |
| ·土壤可蚀性K 因子的提取 | 第26-27页 |
| ·坡度坡长(L S)因子的提取 | 第27-28页 |
| ·植被措施管理 C 因子的提取 | 第28-31页 |
|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 值确定 | 第31页 |
| ·土壤流失量A | 第31-32页 |
| ·土壤侵蚀现状 | 第32-34页 |
| ·土壤侵蚀分类系统和强度分级标准 | 第32页 |
|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专题图 | 第32-34页 |
| ·精度验证 | 第34页 |
| 5 安溪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变化分析 | 第34-53页 |
| ·动态监测及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 ·动态监测方法 | 第34页 |
| ·动态分析模型 | 第34-35页 |
| ·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 第35页 |
| ·景观指数 | 第35-36页 |
| ·马尔科夫方法 | 第36页 |
| ·安溪县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结果分析 | 第36-45页 |
| ·水土流失空间变化分析 | 第36-39页 |
| ·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 | 第39-43页 |
| ·水土流失程度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变化分析 | 第43-45页 |
| ·安溪县水土流失程度变化的马尔科夫预测 | 第45-49页 |
| ·马尔科夫过程的转移概率矩阵的确定 | 第45-47页 |
| ·安溪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趋势预测 | 第47-49页 |
| ·安溪县水土流失驱动力分析及防治建议 | 第49-53页 |
| ·水土流失驱动力分析 | 第49-51页 |
| ·防治建议 | 第51-53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