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评价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 ·姜黄及其提取物的农用活性研究 | 第10-12页 |
| ·姜黄及其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研究 | 第10-11页 |
| ·姜黄及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11-12页 |
| ·姜黄提取物的杀螨活性 | 第12页 |
| ·姜黄素及姜黄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 ·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及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 第12-14页 |
| ·姜黄素及衍生物的活性研究 | 第14-28页 |
| ·结语 | 第28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 第2章 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30-42页 |
| ·反应机理 | 第30-31页 |
| ·碳碳双键(C=C)的还原 | 第30-31页 |
| ·不饱和羰基的还原 | 第31页 |
| ·碳碳双键(C=C)的环氧化反应 | 第31页 |
| ·活泼亚甲基的烷基化反应 | 第31页 |
| ·反应路线 | 第31-33页 |
| ·不饱和双键的还原 | 第31-32页 |
| ·环氧化反应 | 第32页 |
| ·活泼亚甲基烷基化反应 | 第32页 |
| ·羰基还原、氯化合成反应 | 第32-33页 |
| ·材料 | 第33-34页 |
| ·供试样品及试剂 | 第33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 ·实验步骤 | 第34-37页 |
| ·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34-35页 |
| ·目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 | 第35-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 ·目标化合物合成方法研究 | 第37-38页 |
| ·目标化合物的波谱解析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2页 |
| 第3章 姜黄素衍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 第42-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 ·供试药品和试剂 | 第42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 ·薄层层析色谱硅胶板的制备 | 第42-43页 |
| ·柱层层析色谱硅胶柱的制备 | 第43页 |
| ·姜黄素衍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结果 | 第44页 |
| ·分析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4章 姜黄素衍生物合成条件优化研究 | 第46-5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 ·供试药品及试剂 | 第46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 ·最佳原料配比的筛选 | 第46-47页 |
| ·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反应时间对姜黄素衍生物产率的影响 | 第48页 |
| ·催化剂用量对姜黄素衍生物产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9-52页 |
| ·双键还原反应 | 第49页 |
| ·双键环氧反应 | 第49-50页 |
| ·烷基化反应 | 第50页 |
| ·羰基的衍生物合成反应 | 第50-52页 |
| 第5章 姜黄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评价 | 第52-56页 |
| ·供试材料 | 第52页 |
| ·供试螨 | 第52页 |
| ·供试药剂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2-53页 |
| ·药剂的配制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数据分析 | 第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56页 |
| ·姜黄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评价 | 第56页 |
| ·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第64-66页 |
| 附件 (产物HNMR图谱)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