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我国行为犯的概念 | 第13-27页 |
(一) 行为犯概念探讨 | 第13-16页 |
(二) 行为犯和结果犯区分的必要性辨析 | 第16-17页 |
(三) 行为犯和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7-24页 |
1.危险犯是行为犯的下属概念 | 第17-21页 |
2.行为犯与形式犯 | 第21-23页 |
3.行为犯与举动犯 | 第23-24页 |
(四) 行为犯的分类 | 第24-27页 |
1.复合行为犯和单一行为犯 | 第24-26页 |
2.举动犯、过程犯和危险犯 | 第26-27页 |
二、复合行为犯的未遂与中止 | 第27-33页 |
(一) 复合行为犯的着手 | 第27-29页 |
1.后一行为说 | 第27页 |
2.前一行为说 | 第27页 |
3.具体分析说 | 第27-29页 |
(二) 复合行为犯的既遂 | 第29-30页 |
(三) 复合行为犯的未遂 | 第30-31页 |
(四) 复合行为犯中止 | 第31-33页 |
1."实现目的说或结果犯说" | 第32页 |
2."复合行为说" | 第32页 |
3."单一行为说或绑架既遂说" | 第32-33页 |
三、危险犯的未遂与中止 | 第33-41页 |
(一) 危险犯的未遂 | 第33-36页 |
1.肯定说 | 第34页 |
2.否定说 | 第34-36页 |
(二) 危险犯未遂的另一种形态——从不能犯说起 | 第36-38页 |
(三) 危险犯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 第38-41页 |
1.坚持犯罪既遂说 | 第38-39页 |
2.成立犯罪中止说 | 第39-41页 |
四、行为犯其他未完成形态 | 第41-44页 |
(一) 行为犯的预备 | 第41-42页 |
(二) 举动犯的未遂与中止 | 第42-43页 |
(三) 过程犯的未遂和中止 | 第43-44页 |
五、既遂后中止制度 | 第44-50页 |
(一) 行为犯既遂后中止制度设立理论分析 | 第44-45页 |
(二) 行为犯既遂后中止制度设立并不违反中止制度的本质 | 第45-47页 |
(三) 行为犯既遂后中止适用 | 第47-48页 |
(四) 行为犯既遂后中止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 第48页 |
(五) 行为犯既遂后中止制度与现有"准中止"制度的关系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