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冻土与地基论文

冻土冻胀理论模型及冻胀控制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20页
1 绪论第20-40页
   ·问题的提出第20-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9页
     ·土体冻结及冻胀问题研究历史概况第21-23页
     ·冻土冻胀模型研究现状第23-34页
     ·冻土中未冻水的研究现状第34-37页
     ·冻胀控制研究的概况第37-39页
   ·研究内容第39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9-40页
2 土壤冻结水热耦合模型的数值计算第40-57页
   ·概述第40页
   ·有限容积法第40-43页
     ·简介第40页
     ·节点方式及节点参数第40-42页
     ·控制容积积分法第42-43页
   ·水热耦合模型的有限容积离散第43-47页
     ·模型方程体系第43页
     ·现有数值模拟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方程系统变形第44页
     ·有限容积离散第44-46页
     ·特殊节点的离散第46-47页
     ·时间步长的确定第47页
   ·算例及试验对比第47-53页
     ·石英粉的水平冻结第47-50页
     ·张掖壤土的竖直冻结第50-52页
     ·阻抗因子的影响第52-53页
   ·土壤冻结温度场的计算第53-56页
   ·本章小节第56-57页
3 土壤冻结水热耦合分离冰冻胀模型第57-89页
   ·概述第57页
   ·分凝温度类比法第57-62页
     ·分凝势理论的建立第57-60页
     ·分凝温度的类比作用第60-62页
   ·透镜体生长的准稳态过程模型第62-65页
     ·准稳态过程的概念第62-63页
     ·透镜体生长准稳态过程的数学描述第63-65页
     ·模型退化为稳态时的情形第65页
   ·透镜体生长新水热耦合模型第65-71页
     ·水热耦合的思路及存在的问题第65-66页
     ·固体表面水膜热力学理论第66-68页
     ·新水热耦合体系第68-69页
     ·透镜体的生长过程第69-71页
   ·透镜体的形成问题第71-75页
     ·现有判定准则小结第72-73页
     ·透镜体的形成分析第73-75页
   ·分离冰冻胀模型体系第75-79页
     ·模型的方程体系第75-77页
     ·模型的历史体系第77-79页
   ·数值计算第79-83页
     ·数值计算流程图第79-80页
     ·有限容积离散第80-82页
     ·五对角阵算法第82-83页
   ·算例及分析第83-87页
     ·徐学祖试验第83-85页
     ·Konrad试验第85-87页
   ·本章小节第87-89页
4 间歇冻结控制冻胀的试验与机理分析第89-108页
   ·概述第89页
   ·试验设计第89页
   ·试验设备和试验材料第89-92页
   ·试验步骤和方法第92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2-101页
     ·连续冻结模式试验第92-96页
     ·控制冻深的间歇冻结模式试验第96-100页
     ·两种冻结模式下的冻胀对比分析第100-101页
   ·间歇冻结控制冻胀机理分析第101-103页
   ·间歇冻结控制冻胀机理进一步分析第103-106页
     ·计算参数第103-105页
     ·试验对比及讨论第105-106页
   ·本章小节第106-10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108-112页
   ·总结第108-110页
   ·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9页
附录1第119-127页
附录2第127-133页
作者简历第133-13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机叶片流固耦合特性分析与故障诊断
下一篇:不同应力水平深部粘土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