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的社会背景 | 第9-13页 |
·政治多元化 | 第9-10页 |
·文化多元化 | 第10-11页 |
·价值多元化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重叠共识理念的建构 | 第13-36页 |
·重叠共识的前提 | 第13-14页 |
·现实基础 | 第13-14页 |
·道德基础 | 第14页 |
·重叠共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14-23页 |
·重叠共识的必要性 | 第15-19页 |
·重叠共识的可能性 | 第19-23页 |
·重叠共识的层次 | 第23-26页 |
·观念分歧、视域融合层次 | 第23-25页 |
·价值分歧、规范共识层次 | 第25-26页 |
·重叠共识与其他理念的关系 | 第26-31页 |
·重叠共识和权利优先于善的关系 | 第26-28页 |
·重叠共识和公共理性的关系 | 第28-31页 |
·重叠共识理念引发的争论 | 第31-36页 |
·重叠共识理念扮演一种工具性的角色 | 第31-33页 |
·重叠共识理念表达的是一种理性霸权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重叠共识——价值共识 | 第36-46页 |
·当代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社会 | 第36-39页 |
·文化的多元化 | 第36-37页 |
·价值的多元化 | 第37-39页 |
·文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变迁 | 第39-42页 |
·从一元价值观到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共存 | 第39-40页 |
·价值评价标准由重义轻利到务实求利 | 第40-41页 |
·价值的主体意识由群体意识向个人本位意识转移 | 第41-42页 |
·文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共识 | 第42-46页 |
·价值共识及相关概念 | 第42-43页 |
·价值共识达成的基础 | 第43-44页 |
·价值共识达成的途径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