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自产自销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选题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有关研究发展现状综述第12-17页
     ·国外的研究发展现状第12-14页
     ·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第14-16页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述评第16-17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第17页
   ·文章框架图第17-19页
第二章 废旧电子产品联合回收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9-32页
   ·循环经济第19-22页
     ·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内涵第19-20页
     ·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第20-21页
     ·循环经济的特征和前景第21-22页
   ·逆向物流第22-28页
     ·逆向物流的概念及内涵第22-23页
     ·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及分类第23-25页
     ·逆向物流特点第25-26页
     ·逆向物流的处理流程第26-28页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第28-30页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第28页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顺应了循环经济中的环境保护要求第28-29页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构建推动了电子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第29页
     ·循环经济促进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第29-30页
     ·循环经济思想贯穿于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流程第30页
   ·废旧电子产品第30页
   ·价值链理论第30-32页
第三章 传统回收模式的比较及采用联合回收模式的依据第32-45页
   ·国内外传统的回收模式比较第32-38页
     ·民间回收第32页
     ·供销社/物资回收公司第32-33页
     ·生产商自营回收模式第33-35页
     ·生产商联盟回收模式第35-36页
     ·第三方回收模式第36-38页
   ·我国废旧电子产品采用联合回收模式的依据第38-45页
     ·价值链理论第38-40页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特点第40-41页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关键技术第41-42页
     ·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现实情况第42-45页
第四章 废旧电子产品联合回收模式的构建第45-64页
   ·制造商实施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博弈分析第45-49页
     ·企业实施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博弈分析假设第45-46页
     ·废旧电子产品再生物流的博弈分析第46-47页
     ·废旧电子产品废弃物流的博弈分析第47-49页
   ·制造商联盟的选择第49-52页
     ·制造商战略联盟的内涵与本质第49页
     ·制造商战略联盟的优势第49-50页
     ·制造商战略联盟的构建第50-52页
     ·制造商战略联盟的成员管理第52页
   ·联合回收模式的目标、功能及构建原则第52-54页
     ·联合回收模式的目标第52-53页
     ·联合回收模式的功能第53-54页
     ·联合回收模式的构建原则第54页
   ·联合回收模式的回收渠道第54-55页
   ·联合回收模式的整体流程第55-57页
   ·联合回收模式各环节的具体流程第57-64页
     ·零售商的回收流程第57-58页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回收流程第58-64页
第五章 废旧电子产品联合回收模式实施的问题及建议第64-71页
   ·实施的前提第64-65页
   ·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65-67页
     ·制造商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第65页
     ·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第65-66页
     ·企业之间冲突的解决第66页
     ·合理利用小商贩,规范他们的行为第66-67页
   ·建议第67-71页
     ·制造商要改进产品的设计第67-68页
     ·政府在多方面促进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第68-69页
     ·回收体系第69-70页
     ·具体运营第70-71页
第六章 预期效果分析第71-74页
   ·回收渠道稳定且合理第71-72页
   ·处理过程更环保第72页
   ·回收率更高第72页
   ·产品作为资源被更合理的利用第72页
   ·降低制造商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第72-73页
   ·减少电子产品污染并树立起企业环保形象第73-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总结第74页
   ·研究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重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进入OEM市场政策研究
下一篇:重庆城乡统筹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