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部分 磷霉素关键中间体合成新工艺研究 | 第15-6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引言 | 第17页 |
·抗生素综述 | 第17-20页 |
·抗生素的定义 | 第17页 |
·抗生素的分类 | 第17-19页 |
·抗生素发展现状 | 第19页 |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磷霉素综述 | 第20-28页 |
·磷霉素的发展 | 第20-21页 |
·磷霉素的种类 | 第21-23页 |
·磷霉素的结构特征和药理特性 | 第23-24页 |
·磷霉素的作用机制 | 第24-25页 |
·磷霉素的应用 | 第25页 |
·磷霉素关键中间体合成综述 | 第25-28页 |
·论文选题及研究工作 | 第28-31页 |
·论文选题 | 第28-29页 |
·论文研究工作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丙二烯膦酸的合成 | 第31-40页 |
·引言 | 第31页 |
·合成路线分析与机理 | 第3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2页 |
·实验操作 | 第32-33页 |
·结构鉴定与含量分析 | 第33-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顺丙烯膦酸的合成 | 第40-51页 |
·引言 | 第40页 |
·合成路线分析与机理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6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1页 |
·实验操作 | 第41-42页 |
·结构鉴定与含量分析 | 第42-4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左膦右胺盐的合成 | 第51-59页 |
·引言 | 第51页 |
·合成路线分析与机理 | 第51-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2-53页 |
·实验操作 | 第53页 |
·结构鉴定与含量分析 | 第53-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二部分 左氟沙星关键中间体合成新工艺研究 | 第64-10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4-6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66-85页 |
·引言 | 第66页 |
·喹诺酮类抗生素综述 | 第66-76页 |
·喹诺酮类抗生素发展简介 | 第66-68页 |
·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机理 | 第68-69页 |
·喹诺酮类抗生素母核的基本结构 | 第69-70页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结构改造 | 第70-75页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 | 第75-76页 |
·左氟沙星综述 | 第76-83页 |
·左氟沙星的发展简介 | 第76页 |
·左氟沙星的药理特性 | 第76-77页 |
·左氟沙星的类似物 | 第77-79页 |
·左氟沙星的应用 | 第79页 |
·左氟沙星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综述 | 第79-83页 |
·论文选题及研究工作 | 第83-85页 |
·论文选题 | 第83-84页 |
·论文研究工作 | 第84-85页 |
第三章(S)-(-)-9,10-二氟-2,3-二氢-3-甲基-7-氧代-7-氢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酸乙酯的合成 | 第85-99页 |
·引言 | 第85页 |
·合成路线分析与原理 | 第85-87页 |
·实验部分 | 第87-9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87页 |
·实验操作 | 第87-88页 |
·结构鉴定与含量分析 | 第88-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99页 |
·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