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3页 |
| ·器件微型化的挑战 | 第7页 |
| ·分子电子学 | 第7-10页 |
| ·分子导体的发展 | 第8页 |
| ·分子导体的理论方法 | 第8-9页 |
| ·分子导体的实验方法 | 第9-10页 |
| ·富勒烯科学 | 第10-11页 |
| ·论文的内容和意义 | 第11-13页 |
| 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3-37页 |
| ·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13-14页 |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4-20页 |
| ·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 ·格林函数方法 | 第20-26页 |
| ·平衡格林函数 | 第20-22页 |
| ·非平衡格林函数 | 第22-26页 |
| ·分子导体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26-35页 |
| ·Landauer-Büttiker 公式 | 第26-27页 |
| ·分子导体中的电流公式 | 第27-29页 |
| ·两个重要方程 | 第29页 |
|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案 | 第29-35页 |
| ·相关计算程序简介 | 第35-37页 |
| 3 中心掺杂对 CNT-C_(60)-CNT 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37-44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模型 | 第38-39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 ·平衡接触距离 | 第39-40页 |
| ·掺杂对体系平衡电导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掺杂对体系非平衡输运性质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4 内生富勒烯 Li@C_(60) 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44-50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模型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 ·平衡接触距离下的总能变化 | 第46页 |
| ·平衡电导 | 第46-48页 |
| ·结合能 | 第48页 |
| ·I-V 特性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待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