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节庆与POP 广告 | 第18-28页 |
| ·节庆的定义和分类 | 第18-20页 |
| ·节日与节庆 | 第18-19页 |
| ·节日的分类 | 第19-20页 |
| ·POP 广告概述 | 第20-24页 |
| ·POP 广告的概念及其历史成因 | 第21-22页 |
| ·POP 广告与广告的关系 | 第22-23页 |
| ·POP 广告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 ·节庆与POP 广告的关系 | 第24-27页 |
| ·节庆期间的商业活动与POP 广告 | 第24-25页 |
| ·节庆期间的节日元素与POP 广告 | 第25-26页 |
| ·POP 广告对节庆期间商业活动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视觉语言特征 | 第28-58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表现形式 | 第28-33页 |
| ·张贴及悬挂的平面POP 广告表现形式 | 第29-31页 |
| ·橱窗及室内陈列的POP 广告表现形式 | 第31-32页 |
| ·其它配合节庆期间的POP 广告表现形式 | 第32-33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视觉语言特征分析 | 第33-45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图形表现 | 第35-39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文字设计 | 第39-42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色彩运用 | 第42-45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构成元素 | 第45-51页 |
| ·点——往返跳跃、活跃氛围 | 第46-47页 |
| ·线——扩张平稳、富有韵律 | 第47-49页 |
| ·面——明暗虚实、完整充实 | 第49-51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艺术形式规律 | 第51-56页 |
| ·视觉语言与构成元素相系,组成对立统一的形式变化 | 第52-55页 |
| ·营造和谐统一的节庆氛围,构成环境布局的节奏韵律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节庆期间POP 广告的视觉心理和审美情感 | 第58-70页 |
| ·节庆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 | 第59-62页 |
| ·节庆的情感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心理 | 第59-60页 |
| ·商品促销活动影响消费者的心理 | 第60-62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迎合消费者的视觉心理 | 第62-66页 |
| ·图形与背景各自分离,形成整体的视觉样式 | 第63-64页 |
| ·能指与所指相互联系,形成持久的视觉形象 | 第64-65页 |
| ·感觉与知觉密切相关,形成独特的视觉美感 | 第65-66页 |
| ·节庆期间POP 广告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感 | 第66-69页 |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第67-68页 |
|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端午节期间POP 广告实例解析——以株洲市百货大楼为例 | 第70-79页 |
| ·端午节期间株洲市百货大楼超市区POP 广告 | 第71-72页 |
| ·吊旗式 | 第71页 |
| ·标牌式 | 第71-72页 |
| ·招贴式 | 第72页 |
| ·端午节期间株洲市百货大楼品牌专卖区POP 广告 | 第72-77页 |
| ·吊旗式和展架式 | 第72-74页 |
| ·标牌式和手绘式 | 第74-75页 |
| ·壁面式 | 第75页 |
| ·立体式和立地式 | 第75-76页 |
| ·柜台式和宣传单式 | 第76页 |
| ·系列化POP 广告设计 | 第76-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结语 | 第79-82页 |
| 附表 节庆期间主要节日元素一览表 | 第82-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图片引用目录 | 第88-89页 |
| 附录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