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家族文化的批判 | 第10-32页 |
第一节 家族文化的渊源 | 第10-13页 |
第二节 巴金笔下的家族世界 | 第13-32页 |
一 知识分子的使命 | 第13-16页 |
二 "家国同构"模式下的社会解构 | 第16-24页 |
三 家之观念转变探源 | 第24-32页 |
第二章 生存困境后面的暗指——民族命运堪忧 | 第32-47页 |
第一节 男性人物的困境:社会重压下的变异人格 | 第32-42页 |
第二节 女性人物的困境:黑暗社会的悲剧命运 | 第42-47页 |
第三章 人性的温情——民族命运的希望 | 第47-61页 |
第一节 病态人性的审视 | 第47-56页 |
第二节 理想人性社会的建构 | 第56-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