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9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6-20页 |
·背景 | 第16-18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绿色经济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绿色经济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第2章 绿色经济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9-46页 |
·马克思的绿色思想观 | 第29-32页 |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理论思想 | 第30页 |
·自然是人类劳动的物质基础与先决条件 | 第30-31页 |
·物质循环的生态利用思想 | 第31页 |
·科技进步是解决物质循环和物质转化的主要途径 | 第31-32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32-35页 |
·生态经济学的含义 | 第32-33页 |
·生态经济学的兴起及其理论发展 | 第33-34页 |
·中国生态经济学主要理论 | 第34-35页 |
·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35-37页 |
·环境经济学的含义 | 第35-36页 |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 第36-3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7-39页 |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第37页 |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 第37-39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39-42页 |
·循环经济的涵义 | 第39-40页 |
·循环经济的主要观点 | 第40-42页 |
·绿色经济理论 | 第42-43页 |
·绿色生产力 | 第42页 |
·环境资源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 第42-43页 |
·绿色经济是效率性与生态性的统一 | 第43页 |
·绿色经济理论是对环境与经济关系认识的逻辑发展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国外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借鉴 | 第46-65页 |
·美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 第46-48页 |
·以节约能源为重点 | 第46-47页 |
·推广循环经济 | 第47-48页 |
·德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 第48-50页 |
·废物回收管理 | 第49页 |
·再生能源利用和开发新能源 | 第49-50页 |
·多渠道投资环保技术 | 第50页 |
·制定环保法规,为绿色发展提供制度平台 | 第50页 |
·日本绿色经济的发展 | 第50-53页 |
·日本实施绿色经济的历史背景 | 第50-51页 |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取向 | 第51-53页 |
·其它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 | 第53-57页 |
·墨西哥绿色经济发展 | 第53-54页 |
·加拿大绿色经济战略及其主要举措 | 第54-55页 |
·新加坡绿色经济发展情况 | 第55-56页 |
·波兰发展绿色经济的举措 | 第56-57页 |
·相关国家在经济绿色化方面的比较 | 第57-63页 |
·相关国家在经济绿色化方面的比较 | 第57-60页 |
·各国绿色经济在认识上的差别 | 第60-61页 |
·各国发展绿色经济实践上的差别 | 第61-63页 |
·各国绿色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63-64页 |
·制定法律规范,使绿色经济制度化 | 第63页 |
·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市场主体自觉发展绿经济 | 第63-64页 |
·加强社会团体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机制与制度问题 | 第65-82页 |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机制与制度缺陷 | 第65-68页 |
·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失灵 | 第65-67页 |
·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缺陷 | 第67-68页 |
·机制失灵与制度缺陷产生的环境问题 | 第68-71页 |
·空气污染 | 第69页 |
·荒漠化 | 第69-70页 |
·废弃物污染 | 第70页 |
·有毒废弃物污染与转移 | 第70-71页 |
·严重的经济损失 | 第71页 |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机制与制度缺陷产生的原因 | 第71-81页 |
·传统观念是直接原因 | 第71-76页 |
·利益冲突是绿色经济发展中机制与制度缺陷的根本原因 | 第76-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机制构建 | 第82-105页 |
·机制的含义 | 第82页 |
·政府机制 | 第82-87页 |
·政府机制的一般理解 | 第82-83页 |
·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机制构建 | 第83-87页 |
·市场机制 | 第87-90页 |
·市场机制的涵义 | 第87-88页 |
·绿色经济发展中市场机制的构建 | 第88-90页 |
·道德机制 | 第90-98页 |
·建立道德机制的必要性 | 第91-92页 |
·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道德机制构建 | 第92-98页 |
·生态机制 | 第98-102页 |
·生态及生态系统 | 第98页 |
·绿色经济发展中生态机制的构建 | 第98-102页 |
·政府机制、市场机制、道德机制和生态机制在绿色经济中的作用 | 第102-104页 |
·政府机制、市场机制、道德机制和生态机制之间的关系 | 第102-103页 |
·生态机制、道德机制作为有益补充观点的分析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6章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制度构建 | 第105-142页 |
·制度创新 | 第105-108页 |
·制度的含义 | 第106页 |
·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和路径 | 第106-108页 |
·绿色企业制度 | 第108-124页 |
·绿色企业的含义 | 第108-109页 |
·我国建立绿色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 第109-112页 |
·绿色企业建立过程中的的政府作用 | 第112-114页 |
·建立绿色企业组织制度—企业集团制度 | 第114-119页 |
·绿色企业技术制度 | 第119-122页 |
·绿色企业文化制度 | 第122-124页 |
·绿色金融制度 | 第124-133页 |
·绿色金融的涵义 | 第125-126页 |
·国外绿色金融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 第126-127页 |
·我国绿色金融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 第127-130页 |
·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制度的措施 | 第130-133页 |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 第133-137页 |
·政府绿色采购的含义 | 第133-134页 |
·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4-135页 |
·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 第135-137页 |
·绿色消费制度 | 第137-141页 |
·绿色消费的涵义 | 第137-138页 |
·影响我国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因素 | 第138-139页 |
·建立我国绿色消费制度的设想 | 第139-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第7章 上海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 | 第142-157页 |
·上海环境与经济基本情况 | 第142-145页 |
·上海的自然资源环境状况 | 第142-143页 |
·上海的经济发展情况 | 第143-145页 |
·上海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 | 第145-149页 |
·规划制定早,内容全面 | 第146页 |
·依托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形成推进绿色经济的平台 | 第146-147页 |
·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产生 | 第147页 |
·发展生态农业 | 第147-148页 |
·上海绿色经济与国外的比较 | 第148-149页 |
·上海绿色经济发展的案例实证 | 第149-153页 |
·浦东御桥生活垃圾发电厂的基本情况 | 第149页 |
·浦东御桥生活垃圾发电厂的运营 | 第149-151页 |
·对御桥生活垃圾发电厂运营机制的思考 | 第151-152页 |
·浦东御桥生活垃圾发电厂的未来 | 第152-153页 |
·上海绿色经济发展展望 | 第153-155页 |
·以筹备世博会为契机,依托三年环保计划,推进绿色经济建设 | 第153页 |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为上海绿色经济运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体系 | 第153-154页 |
·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优化绿色产业空间布局 | 第154页 |
·加大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 | 第154-155页 |
·上海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 | 第155-156页 |
·市场机制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 第155页 |
·政府机制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 第155页 |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绿色经济发展规范有序 | 第155-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156-157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7-162页 |
·总结 | 第157-160页 |
·全文总结 | 第157-15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8-160页 |
·展望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0-171页 |
参加过的相关课题研究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