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段水源区水质保护与生态补偿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30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水质保护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点源研究进展 | 第11页 |
·非点源污染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国内外水质模型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控制 | 第16-19页 |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跨流域调水补偿机制研究 | 第25-27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7-30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2 汉丹江流域概况 | 第30-43页 |
·自然概况 | 第30-31页 |
·水文水系特征 | 第31-33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33-34页 |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水文设计条件计算 | 第34-43页 |
·水环境功能区划 | 第34-35页 |
·水文设计条件计算 | 第35-43页 |
3 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3-53页 |
·汉丹江流域现状总体评价 | 第43页 |
·点源污染入河量现状调查 | 第43-47页 |
·预测规划年2020年以前各河段点源的排污情况 | 第47-49页 |
·非点源污染现状 | 第49-52页 |
·评价因子及其水环境质量标准 | 第52-53页 |
4 点源污染一维水质模拟 | 第53-78页 |
·一维均匀河流水质模型基本方程 | 第53-56页 |
·一维稳态河流的水质模拟 | 第56-58页 |
·比较两种模型适用程度 | 第58-62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2-76页 |
·本章小节 | 第76-78页 |
5 非点源污染模拟 | 第78-86页 |
·污染物负荷模型 | 第78-83页 |
·计算模型 | 第78-79页 |
·参数确定 | 第79-83页 |
·计算结果 | 第83-84页 |
·降雨侵蚀因子计算 | 第83页 |
·降雨影响系数计算 | 第83-84页 |
·非点源负荷计算 | 第84页 |
·本章小节 | 第84-86页 |
6 水环境容量 | 第86-97页 |
·水环境容量概念 | 第86-87页 |
·水环境容量模型 | 第8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7-95页 |
·汉丹江干流各河段现状年水环境容量模拟 | 第87-89页 |
·汉丹江干流各河段至规划年水环境容量预测 | 第89-95页 |
·本章小节 | 第95-97页 |
7 汉丹江干流水污染控制 | 第97-109页 |
·排污削减量计算方法 | 第97页 |
·汉丹江干流排污削减量计算 | 第9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7-108页 |
·本章小节 | 第108-109页 |
8 生态补偿 | 第109-115页 |
·生态补偿方法 | 第109-110页 |
·点源污染补偿 | 第109-110页 |
·非点源污染补偿 | 第110页 |
·生态补偿计算 | 第110-115页 |
·COD单位治理运行成本 | 第110-111页 |
·点源补偿计算 | 第111-113页 |
·非点源补偿计算 | 第113-115页 |
9 结论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3页 |
附录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