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的哲学理想与西方哲学的主体性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0-15页 |
·哲学的科学理想与主体性哲学的起源 | 第10-13页 |
·胡塞尔的哲学理想与本文的写作缘由 | 第13-15页 |
第2章 胡塞尔之前的主体性哲学 | 第15-24页 |
·古希腊哲学中的主体性倾向 | 第15-18页 |
·智者学派的“自我” | 第16-17页 |
·苏格拉底的“自我” | 第17页 |
·柏拉图的“理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 | 第17-18页 |
·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兴起 | 第18-24页 |
·“我思”——通过普遍怀疑获得的自明性起点 | 第19-21页 |
·“哥白尼式革命”——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折 | 第21-24页 |
第3章 胡塞尔对西方哲学主体性的新建构 | 第24-38页 |
·从普遍怀疑到现象学的还原 | 第25-29页 |
·现象学视域中的“普遍怀疑” | 第25-27页 |
·从普遍怀疑到现象学的还原——一种哲学方法的超越 | 第27-29页 |
·从实体自我向先验自我 | 第29-31页 |
·笛卡尔的“自我”及其困境 | 第29-30页 |
·先验自我——解决二元论对立的有效途径 | 第30-31页 |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第31-34页 |
·主体性及其问题 | 第32-33页 |
·主体间性与“问题”的超越 | 第33-34页 |
·从知识的自明性到生活世界 | 第34-38页 |
·自明性的价值 | 第34-35页 |
·生活世界——自明性的原初起点 | 第35-38页 |
第4章 胡塞尔哲学的困境及其对后来哲学的影响 | 第38-43页 |
·胡塞尔哲学的困境 | 第38-39页 |
·胡塞尔哲学对后来哲学的影响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