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自由谈》革新概述 | 第13-21页 |
·《申报·自由谈》发展脉络梳理 | 第13-15页 |
·《申报·自由谈》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自由谈》革新背景 | 第14-15页 |
·《自由谈》革新后面貌 | 第15-21页 |
·内容解析——家国民族、社会民生、文化论争汇聚一“谈” | 第15-17页 |
·形式分析——兼有多种文体,杂文大放异彩 | 第17-18页 |
·版面剖析——花边点缀,漫画提神,版面活泼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租界与《自由谈》 | 第21-37页 |
·30年代上海租界语境分析 | 第21-23页 |
·租界幻影下的“自由” | 第23-26页 |
·租界下的“自由”空间 | 第23-24页 |
·“自由”只是幻影 | 第24-26页 |
·租界赋予《自由谈》特殊文化气质 | 第26-28页 |
·“亭子间作家”笔下的颓废与迷茫 | 第26-27页 |
·幽默嘲弄的话语风格扑面而来 | 第27-28页 |
·租界中的《自由谈》与左翼文学 | 第28-32页 |
·租界具备左翼文学发展所需的阶级基础 | 第29页 |
·租界为左翼文学发展提供较宽松的政治环境 | 第29-30页 |
·租界环境为左翼文学培养了读者群体 | 第30页 |
·《自由谈》革新为左翼文学发展提供平台 | 第30-32页 |
·《自由谈》掀开租界华丽面纱 | 第32-37页 |
·揭示租界繁荣掩盖下的民族卑微感 | 第32-33页 |
·关注小人物,反衬租界畸形繁华 | 第33-35页 |
·击租界国民“劣根性”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租界语境下的《自由谈》办刊经验研究 | 第37-52页 |
·编辑思想上,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 第37-39页 |
·内容选择上,题材兼容并包 | 第39-40页 |
·办刊特色上,立足本土表现大地域景观 | 第40-44页 |
·立足本土,形成独特文化气质 | 第41-43页 |
·表现地方视角下的大地域景观 | 第43-44页 |
·强调文化事件深度化 | 第44-48页 |
·具备发现和表现文化事件的本领 | 第45页 |
·文化事件要有所指向 | 第45-47页 |
·将深度融入读者会心一笑 | 第47-48页 |
·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 第48-52页 |
·作家不分派系 | 第48-49页 |
·注重凝聚老作家 | 第49-50页 |
·不断培养新作家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