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丁耀亢的家世与生平 | 第13-31页 |
第一节 “我家本盛族” | 第13-21页 |
一、“我家本盛族” | 第13-16页 |
二、入世英雄,出世高士 | 第16-21页 |
第二节 “款洽忘年,夜深不倦” | 第21-27页 |
一、师从山左名士钟羽正 | 第21-24页 |
二、师从江南名士董其昌 | 第24-27页 |
第三节 “文人之遇,斯为最酷” | 第27-31页 |
一、朱明王朝里的失意人生 | 第27-28页 |
二、满清王朝里的悲苦人生 | 第28-31页 |
第二章 丁耀亢的诗歌内容 | 第31-67页 |
第一节“雍门歌罢泪纵横,泪尽仍吞未尽声”——交游及唱和诗 | 第31-43页 |
一、与诸城友人的交游唱和 | 第32-35页 |
二、与遗民诗人的交游唱和 | 第35-38页 |
三、与官场友人的交游唱和 | 第38-42页 |
四、与曲艺知音的交游唱和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人间多失意,地下岂埋忧”——悲士不遇 | 第43-47页 |
一、直抒情怀 | 第44-45页 |
二、“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 第45-47页 |
第三节“词辞存兵事,山川记岁年”——以诗存史 | 第47-55页 |
一、战争中的血泪 | 第47-51页 |
二、黍离之悲 | 第51-53页 |
三、心系天下苍生 | 第53-55页 |
第四节“百年爝火未消除,石化松枯悔著书”——焚书之痛 | 第55-60页 |
一、焚书案的始末 | 第56-58页 |
二、无形的精神枷锁 | 第58-60页 |
第五节“渐觉人间天地窄,愿同弥勒一龛居”——逃禅倾向 | 第60-63页 |
第六节 “唯有诗情消不尽,天涯常伴酒徒狂。”——山水咏物诗 | 第63-67页 |
第三章 诗歌艺术特色 | 第67-91页 |
第一节 疏狂的心魂 | 第67-72页 |
一、年少逐轻狂 | 第68-69页 |
二、“诗因多难声偏苦,酒为长愁醉不浓” | 第69-71页 |
三、“迟暮偏伤感遇心,浮沉无奈岁华侵” | 第71-72页 |
第二节 匠心独运的诗歌意象 | 第72-81页 |
一、“剑因埋照名偏重” | 第73-75页 |
二、“碧落无云称鹤心” | 第75-77页 |
三、“秦淮明月楚江秋” | 第77-79页 |
四、“梅花竹影自徘徊” | 第79-81页 |
第三节 丁耀亢诗歌的渊源 | 第81-87页 |
一、诗从“七子”入 | 第81-84页 |
二、“老去渐知无国士,十年方信杜陵诗” | 第84-87页 |
第四节 承前启后的诗坛地位 | 第87-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注释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