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26页 |
·病原学 | 第13-16页 |
·流行特点 | 第16-17页 |
·临床症状 | 第17-18页 |
·病理变化 | 第18-19页 |
·鉴别诊断 | 第19-20页 |
·实验室诊断 | 第20-21页 |
·病毒分离 | 第20-21页 |
·病毒抗原的检测 | 第21页 |
·DNA 探针技术 | 第21页 |
·病毒的变异 | 第21-23页 |
·MDV 变异的重要因素 | 第22页 |
·MDV 毒力变异成增强的趋 | 第22页 |
·MDV 致病性的改变 | 第22-23页 |
·MDV 和 REV 的共感染 | 第23-24页 |
·病毒重组 | 第24-25页 |
·斑点杂交与琼脂扩散试验的比较 | 第25-26页 |
2 带有 REV-LTR 的马立克氏病病毒重组野毒株与超强 毒株致病性和横向传播性的比较 | 第26-4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6-31页 |
·材料 | 第26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6页 |
·分组 | 第26-28页 |
·组织DNA 的提取 | 第28页 |
·扩增 MDV PP38 基因片段 | 第28-30页 |
·斑点杂交反应 | 第30-31页 |
·MDV 特异性核酸探针的制备 | 第30页 |
·杂交反应 | 第30-31页 |
·试验结果 | 第31-38页 |
·二株MDV诱发海蓝褐鸡的死亡率和肿瘤发生率比较 | 第31-32页 |
·二株MDV诱发SPF鸡的死亡率和肿瘤发生率比较 | 第32-33页 |
·MDV 诱发的肿瘤照片 | 第33页 |
·MDVpp38 核酸探针灵敏度 | 第33-34页 |
·斑点分子杂交检测感染鸡的羽毛囊中的MDV | 第34-35页 |
·二株MDV 病毒横向传染性的比较 | 第35-38页 |
·二株 MDV 病毒在海蓝褐鸡横向传染性的比较 | 第35-36页 |
·二株MDV 病毒在SPF 鸡横向传染性的比较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3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比较 | 第40-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3页 |
·材料 | 第40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0页 |
·分组 | 第40-42页 |
·组织DNA 的提取 | 第42页 |
·斑点杂交反应 | 第42页 |
·琼脂扩散试验 | 第42-43页 |
·琼脂扩散平板制备 | 第42页 |
·羽囊琼脂扩散试验 | 第42-43页 |
·试验结果 | 第43-49页 |
·MDVpp38 核酸探针灵敏度 | 第43页 |
·斑点分子杂交检测感染鸡的羽毛囊中的MDV | 第43-45页 |
·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感染鸡的羽毛囊中的MDV | 第45页 |
·斑点杂交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二株MDV 病毒的比较 | 第45-49页 |
·在第一次试验中利用斑点杂交和琼脂扩散试验比较bac-GX0101△LTR 病毒在羽毛囊中的检出率 | 第45-46页 |
·在第一次试验中利用斑点杂交和琼脂扩散试验比较bac-GX0101 病毒在羽毛囊中的检出率 | 第46-47页 |
·在第二次试验中利用斑点杂交和琼脂扩散试验比较bac-GX0101△LTR 病毒在羽毛囊中的检出率 | 第47-48页 |
·在第二次试验中利用斑点杂交和琼脂扩散试验比较bac-GX0101 病毒在羽毛囊中的检出率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4 马立克氏病病毒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或禽白血病病毒重组病毒的分离 | 第51-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6页 |
·MDV、REV、ALV 病毒 | 第51页 |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作 | 第51-52页 |
·MDV、REV、ALV 单克隆抗体 | 第52页 |
·分组 | 第52页 |
·病毒的接种和增殖 | 第52页 |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 第52-53页 |
·组织DNA 的提取 | 第53页 |
·利用PCR 扩增重组片段 | 第53-56页 |
·REV 和MDV 间整合位点相关序列的扩增 | 第53-55页 |
·ALV 和MDV 间整合位点相关序列的扩增 | 第55-56页 |
·结果 | 第56-59页 |
·MDV、REV、ALV 荧光检测结果 | 第56-58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58页 |
·MDV 诱发的病变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