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P网络组播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移动IP及组播概述 | 第20-35页 |
·移动IP | 第20-22页 |
·移动IP的功能实体 | 第20-21页 |
·移动IP的基本操作 | 第21-22页 |
·移动IPv6 | 第22-28页 |
·移动IPv6与MIP的比较 | 第22-23页 |
·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移动IPv6的主要操作过程 | 第24-28页 |
·移动检测过程 | 第24-25页 |
·转交地址的形成过程 | 第25页 |
·注册与绑定管理 | 第25-26页 |
·分组通信 | 第26-27页 |
·新消息与新选项 | 第27-28页 |
·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 | 第28-31页 |
·基本概念 | 第28-29页 |
·快速切换过程 | 第29-30页 |
·快速切换延迟分析 | 第30-31页 |
·组播概述 | 第31-34页 |
·组播地址 | 第31-32页 |
·组播成员管理 | 第32-33页 |
·组播路由协议 | 第33-34页 |
·组播路由协议的分类 | 第33-34页 |
·PIM-SM协议概述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移动组播路由协议研究 | 第35-54页 |
·移动组播面临的新问题 | 第35-36页 |
·移动组播协议的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两种基本的移动组播方案 | 第37-41页 |
·双向隧道 | 第37-39页 |
·远程加入 | 第39-41页 |
·几种改进的移动组播协议 | 第41-50页 |
·MoM协议 | 第41-42页 |
·RBMoM协议 | 第42-43页 |
·MMA协议 | 第43-44页 |
·TBMOM协议 | 第44-45页 |
·FHSR协议 | 第45-47页 |
·MobiCast协议 | 第47-49页 |
·针对源移动的移动组播算法 | 第49-50页 |
·各种移动组播协议的性能比较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动态组播代理的移动组播协议 | 第54-68页 |
·DMAMoM的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TD-DMAMoM协议 | 第56-61页 |
·TD-DMAMoM协议数据结构 | 第56-57页 |
·快速组播切换机制 | 第57-59页 |
·DMA操作 | 第59页 |
·DMA选择更新算法 | 第59-61页 |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61-67页 |
·组播数据传输延迟 | 第62-64页 |
·组播切换延迟 | 第64-66页 |
·组播树重构率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一种移动组播的多家乡代理实现机制 | 第68-80页 |
·MHAsMoM | 第69-72页 |
·设计出发点 | 第69-70页 |
·MHAsMoM组播组成员动态管理机制 | 第70-71页 |
·MHAsMoM任播实现多家乡代理选择 | 第71-72页 |
·MHAsMoM任播算法性能分析 | 第72-79页 |
·PPA算法 | 第73-74页 |
·DPA算法 | 第74页 |
·结论分析 | 第74-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0-81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