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1章 住房金融制度概述 | 第14-20页 |
·住房金融 | 第14-16页 |
·住房金融概念 | 第14-15页 |
·住房金融特征 | 第15-16页 |
·住房金融制度 | 第16-20页 |
·住房金融制度及其构成 | 第16-20页 |
·住房金融制度类型 | 第20页 |
第2章 美国资本市场型住房金融制度 | 第20-28页 |
·美国住房金融制度演变 | 第20-22页 |
·美国住房金融机构 | 第22-24页 |
·一级市场住房金融机构 | 第22-23页 |
·二级市场住房金融机构 | 第23-24页 |
·美国住房金融制度的运作 | 第24-28页 |
·成熟完善的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 第24-27页 |
·美国住房金融的监管 | 第27-28页 |
第3章 德国合同储蓄型住房金融制度 | 第28-33页 |
·住房储蓄制度原理 | 第28-29页 |
·住房储蓄银行 | 第29-31页 |
·住房储蓄银行体系形成 | 第29-30页 |
·住房储蓄银行经营概述 | 第30-31页 |
·住房储蓄银行业务的运作 | 第31-33页 |
·签订住房储蓄合同 | 第31-32页 |
·评价配贷条件 | 第32页 |
·配给贷款 | 第32-33页 |
第4章 新加坡强制储蓄型住房金融制度 | 第33-39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形成 | 第33-35页 |
·建立背景 | 第33页 |
·发展过程 | 第33-35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作 | 第35-37页 |
·按规定扣缴公积金 | 第35-36页 |
·公积金归集与提取 | 第36-37页 |
·公积金管理方式 | 第37页 |
·组屋制度 | 第37-39页 |
·组屋基本情况 | 第38页 |
·组屋的资金运转 | 第38-39页 |
第5章 美、德、新住房金融制度特点比较及对我国启示 | 第39-46页 |
·美国住房金融制度特点 | 第39-40页 |
·德国住房金融制度的特点 | 第40-42页 |
·新加坡住房金融制度的特点 | 第42-43页 |
·三国住房金融制度特点比较 | 第43-45页 |
·共性分析 | 第43-44页 |
·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6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对策 | 第46-55页 |
·我国住房金融发展概况 | 第46-48页 |
·住房抵押贷款发展概况 | 第47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概况 | 第47-48页 |
·我国住房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住房金融机构不健全 | 第48-49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功能缺陷 | 第49页 |
·住房公积金运作缺乏公平及监督 | 第49-50页 |
·住房金融市场培育滞后 | 第50-51页 |
·完善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建议 | 第51-55页 |
·我国住房金融制度框架选择 | 第51-52页 |
·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52-53页 |
·完善住房金融机构体系 | 第53-54页 |
·着力培育住房金融二级市场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