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般法益到刑法法益—立法视角法益层次的建构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法益理论的发展源流 | 第12-21页 |
(一)前理论阶段 | 第12-13页 |
(二)黑格尔学派“法保护的财” | 第13-14页 |
(三)宾丁和李斯特的法益 | 第14-15页 |
(四)新康德主义影响下的法益 | 第15-16页 |
(五)纳粹刑法学的法益 | 第16-17页 |
(六)现代刑法学的法益 | 第17-18页 |
(七)法益理论应是中国的选择 | 第18-21页 |
二、法益概念的原始范畴和实际扩张 | 第21-26页 |
(一)超出刑法学范畴的法益 | 第21-22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三)法益超出刑法学范畴的后果 | 第23-26页 |
三、对法益解困方法的构想 | 第26-28页 |
(一)国内外对法益困境的思考 | 第26-27页 |
(二)方案构想:有层次的法益 | 第27-28页 |
四、法益层次模式的具体构建 | 第28-34页 |
(一)建构的视角:立法视角 | 第28-29页 |
(二)建构的理论准备:一些前提性问题的回答 | 第29-31页 |
(三)模式及解析 | 第31-34页 |
五、从部门法法益到刑法法益的路径探索 | 第34-44页 |
(一)刑法法益和部门法法益的关系 | 第34-37页 |
(二)以谦抑主义作为过渡指导理论 | 第37-40页 |
(三)路径设计 | 第40-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