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1-13页 |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纳米材料的结构 | 第12页 |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2-13页 |
·金属纳米颗粒的重要性 | 第13页 |
·金属纳米颗粒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 | 第13-16页 |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的原理 | 第13-14页 |
·局部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应用 | 第14-16页 |
·LSPR 与 SPR 的比较 | 第16页 |
·单个纳米颗粒和单个分子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6-17页 |
·纳米颗粒的显微成像 | 第17-19页 |
·显微镜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不同类型显微镜对金纳米颗粒的应用 | 第19页 |
·基于显微镜的单颗粒 LSPR 研究 | 第19-20页 |
·本研究论文的构想 | 第20-22页 |
第2章 单个金纳米颗粒的证明实验—浓度梯度分析 | 第22-34页 |
·前言 | 第22-23页 |
·实验步骤 | 第23-2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3-24页 |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24页 |
·DNA 修饰金颗粒 | 第24-25页 |
·玻璃的表面处理 | 第25页 |
·系列浓度荧光颗粒的配置 | 第25-26页 |
·系列浓度纳米颗粒的配置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荧光微球的浓度梯度 | 第27-30页 |
·在对金纳米颗粒制片观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30页 |
·18 nm 金颗粒的浓度梯度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金纳米颗粒的实时暗场光谱成像研究 | 第34-46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36页 |
·BSA 修饰金颗粒 | 第36-37页 |
·玻璃的表面修饰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空间分辨率 | 第37-39页 |
·金纳米颗粒的LSPR 光谱图 | 第39-41页 |
·实时观察金纳米颗粒从运动到静止的光谱变化过程 | 第41-43页 |
·金纳米颗粒从运动到静止光谱变化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BSA 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光谱变化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金纳米棒的暗场光谱成像研究 | 第46-55页 |
·前言 | 第46-47页 |
·实验步骤 | 第47-48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7页 |
·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纳米棒的紫外光谱表征 | 第48-49页 |
·单个金纳米棒的LSPR 光谱 | 第49-52页 |
·两种金纳米棒颗粒的光谱统计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