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义利思想及其现代视野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页 |
·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 第6-9页 |
·研究方法 | 第6-7页 |
·文献综述 | 第7-9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9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义利思想沿革 | 第9-32页 |
·义利思想的滥觞 | 第9-10页 |
·义利之辨的第一次高潮——春秋至战国时期 | 第10-22页 |
·"幅利论" | 第10-11页 |
·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第11-13页 |
·"何必曰利" | 第13-14页 |
·"兼相爱,交相利" | 第14-16页 |
·"绝巧弃利" | 第16-17页 |
·"名利论" | 第17-18页 |
·"导欲论" | 第18-21页 |
·"相市论" | 第21-22页 |
·义利之辨在西汉的延续 | 第22-26页 |
·义利之辨的第二次高潮——理学时期 | 第26-30页 |
·义利之辨的第三次高潮——鸦片战争之后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传统义利思想批判 | 第32-34页 |
·义利之辨实质分析 | 第32-33页 |
·人性论 | 第32页 |
·义利取舍 | 第32-33页 |
·价值标准 | 第33页 |
·义利之辨历史分析 | 第33-34页 |
·历史动因 | 第33页 |
·现实意义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传统义利思想的现代视野 | 第34-43页 |
·义利思想与现代经济伦理 | 第34-42页 |
·义利思想与经济伦理学 | 第34-35页 |
·贵义贱利与道义论 | 第35页 |
·重利思想与功利主义学说 | 第35-37页 |
·义利问题与两个文明问题 | 第37页 |
·效率与公平 | 第37-39页 |
·竞争与协作 | 第39-40页 |
·义利观与市场经济伦理 | 第40-42页 |
·社会主义义利观 | 第42-43页 |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涵 | 第42-43页 |
·社会主义义利观与传统义利观 | 第4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