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渣总黄酮酶法提取与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 ·甘草及甘草的化学成分 | 第8页 |
| ·甘草黄酮 | 第8-10页 |
| ·甘草黄酮的功能作用 | 第10-12页 |
| ·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 第10-11页 |
| ·抗肿瘤作用 | 第11页 |
| ·抗病毒作用 | 第11-12页 |
| ·抗菌作用 | 第12页 |
| ·对酶的抑制作用 | 第12页 |
| ·其它作用 | 第12页 |
| ·甘草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 | 第12-16页 |
| ·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 第12-13页 |
| ·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13页 |
| ·微波提取法 | 第13页 |
|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3-14页 |
| ·超临界萃取法 | 第14页 |
|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法 | 第14-15页 |
| ·生物提取技术 | 第15-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甘草渣理化性质研究 | 第18-23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甘草渣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 ·甘草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 ·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水分含量测定 | 第20页 |
| ·灰分含量测定 | 第20页 |
| ·果胶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 第21页 |
| ·甘草渣水溶液pH 的测定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3页 |
| ·芦丁标准样品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21-22页 |
| ·甘草渣理化性质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复合酶辅助提取甘草黄酮研究 | 第23-36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甘草渣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甘草渣中黄酮的定性实验 | 第23-24页 |
| ·甘草黄酮的醇提条件的选择 | 第24-25页 |
| ·甘草黄酮的酶辅助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25-26页 |
| ·酶辅助提取甘草黄酮各因素的分析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 ·甘草渣中黄酮的定性 | 第26页 |
| ·甘草黄酮的醇提条件的确定 | 第26-30页 |
| ·甘草黄酮的酶辅助提取条件 | 第30-33页 |
| ·酶辅助提取甘草黄酮各因素的分析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甘草黄酮特性研究 | 第36-44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甘草黄酮溶液 | 第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特性研究 | 第36-37页 |
| ·大孔吸附树动态特性研究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特性研究 | 第38-40页 |
| ·大孔吸附树动态条件的确定 | 第40-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建议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