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锂电池简介 | 第12-17页 |
·锂电池的发展 | 第12-13页 |
·锂电池结构、原理与特点 | 第13-17页 |
第三节 锂电池关键电极材料 | 第17-29页 |
·电极与电极过程 | 第17-18页 |
·锂一次电池正极材料 | 第18-19页 |
·锂二次电池正/负极材料 | 第19-21页 |
·过渡金属钒酸盐和硅基电极材料 | 第21-27页 |
·纳米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第四节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合成与表征测试方法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合成原理与过程 | 第31-33页 |
·水热/溶剂热法合成原理 | 第31-32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表征方法及原理 | 第33-38页 |
·粉末X射线衍射及Rietveld结构精修分析 | 第33-3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5页 |
·X射线能谱仪 | 第35-36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6-37页 |
·比表面测试 | 第37页 |
·热重分析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与仪器 | 第38-40页 |
·电极制备与模拟电池组装 | 第38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8-39页 |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39页 |
·交流阻抗测试与谱图模拟 | 第39-40页 |
第三章 α-CuV_2O_6一维纳米/微米材料合成、表征与电化学性能 | 第40-58页 |
第一节 α-CuV_2O_6一维纳米/微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8页 |
·α-CuV_2O_6一维纳米/微米材料的合成 | 第40-41页 |
·α-CuV_2O_6一维纳米/微米材料的表征 | 第41-45页 |
·α-CuV_2O_6纳米线生长机理 | 第45-48页 |
第二节 α-CuV_2O_6一维纳米/微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48-57页 |
·恒电流放电性能 | 第48-51页 |
·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 第51-53页 |
·电荷传输反应活化能测试 | 第53-5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FeVO_4、CoV_2O_6和Co_2V_2O_7纳米/微米材料合成、表征与电化学性能 | 第58-83页 |
第一节 FeVO_4多孔纳米棒和多孔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第58-68页 |
·FeVO_4多孔纳米棒和多孔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58-59页 |
·反应条件对前躯体形貌的影响 | 第59-61页 |
·FeVO_4多孔纳米棒和多孔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61-66页 |
·FeVO_4多孔纳米棒生长机理 | 第66-68页 |
第二节 FeVO_4多孔纳米棒和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性能 | 第68-73页 |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68-70页 |
·电化学反应机理 | 第70-73页 |
第三节 CoV_2O_6纳米线和Co_2V_2O_7微米片合成、表征与电化学性能 | 第73-81页 |
·CoV_2O_6纳米线和Co_2V_2O_7微米片的合成 | 第73页 |
·CoV_2O_6纳米线和Co_2V_2O_7微米片的表征 | 第73-79页 |
·CoV_2O_6纳米线和Co_2V_2O_7微米片的电化学性能 | 第79-8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Si纳米球合成、表征与电化学性能 | 第83-93页 |
第一节 Si纳米球的合成与表征 | 第83-89页 |
·Si纳米球的合成 | 第83-84页 |
·Si纳米球的表征 | 第84-86页 |
·Si纳米空心球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探讨 | 第86-89页 |
第二节 Si纳米球的电化学性能 | 第89-92页 |
·循环伏安特性 | 第89-90页 |
·恒电流充放电性能 | 第90-92页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