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0.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关于“权利”、“义务”概念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中国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的研究 | 第13页 |
·关于对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正确引导的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 权利与义务的概述 | 第16-23页 |
·权利与义务的法学界定 | 第17页 |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第17-20页 |
·权利与义务的对立 | 第18-19页 |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第19-20页 |
·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 第20-23页 |
·大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 第20-21页 |
·大学生权利义务的特点 | 第21-23页 |
2. 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3-30页 |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权利意识,并且具有明显的“自利”倾向 | 第23-24页 |
·大学生享受权利的能力相对较弱 | 第24-25页 |
·大学生义务意识淡薄 | 第25-30页 |
·当代大学生对待社会无主人翁意识,重视个人前途,轻视社会责任 | 第25-26页 |
·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 第26-27页 |
·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 | 第27页 |
·当代大学生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 第27-30页 |
3. 造成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0-41页 |
·学生个人原因 | 第30-33页 |
·大学生自身的经历、素质的局限 | 第30-31页 |
·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 第31页 |
·心理因素的影响 | 第31-32页 |
·权利义务观的认识上还有偏差 | 第32-33页 |
·社会原因 | 第33-36页 |
·社会法制文化环境的制约 | 第33页 |
·媒体宣传的负面影响 | 第33-34页 |
·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塑造大学生的行为、思想 | 第34-36页 |
·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 第36页 |
·社会竞争的压力 | 第36页 |
·学校原因 | 第36-38页 |
·中小学的应试教育 | 第36-37页 |
·高校法律教育薄弱,大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 | 第37-38页 |
·教育模式的方向性 | 第38页 |
·家庭原因 | 第38-41页 |
·传统的教育理念 | 第39页 |
·独生子女的特殊教育 | 第39页 |
·情感教育缺失 | 第39-41页 |
4. 对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的正确引导 | 第41-57页 |
·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正确引导的意义 | 第41-42页 |
·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正确引导的目标 | 第42-44页 |
·科学的权利义务认知 | 第43页 |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 第43-44页 |
·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引导应遵循的原则 | 第44-45页 |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 第44-45页 |
·坚持内容与程序相统一的原则 | 第45页 |
·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引导的途径与方法 | 第45-57页 |
·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 第46-47页 |
·加强学校在权利义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 第47-51页 |
·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 第51-53页 |
·积极发挥社会的调控作用 | 第53-54页 |
·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