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朝阳地区三维地形建模及其应用
|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地形地貌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 ·地形地貌的研究技术与方法 | 第1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本地区地形三维建模后的应用 | 第14页 |
| ·论文进度安排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地理地质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地理地质背景 | 第17-19页 |
| ·地形地貌的类型 | 第19页 |
| ·研究区地形地貌信息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22-43页 |
| ·实验原理 | 第22-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 ·实验结果 | 第30-39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39-43页 |
| 第四章 地形地貌信息的提取 | 第43-49页 |
| ·坡度定义及算法原理 | 第43-45页 |
| ·地形高程的提取 | 第45页 |
| ·地形起伏度的提取 | 第45-47页 |
| ·沟壑密度的提取 | 第47页 |
| ·地表形态的提取 | 第47-48页 |
| ·各个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三维地形建模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 第49-57页 |
| ·研究区内地形地貌特征 | 第49页 |
|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 第49-55页 |
| ·在赤峰-朝阳输电线路设计中对上述危害的处理 | 第55-56页 |
|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总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图:赤峰-朝阳地区(研究区)三维地形地貌图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