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高速公路生态恢复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国外的高速公路绿化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国内高速公路绿化概况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调查方法 | 第10-11页 |
·比较研究 | 第11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11页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西汉高速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 第12-19页 |
·西汉高速公路及项目区概况 | 第12-13页 |
·西汉高速公路概况 | 第12页 |
·西汉高速公路项目区的自然条件 | 第12-13页 |
·西汉高速公路建设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3-15页 |
·直接影响 | 第13页 |
·间接影响 | 第13页 |
·自然环境改变的影响 | 第13页 |
·建设度植物群落的恢复及演替影响 | 第13-14页 |
·施工对植被的影响 | 第14-15页 |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5页 |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 | 第15-17页 |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凶 | 第15-16页 |
·水土流失的形式 | 第16-17页 |
·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 第17-19页 |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 | 第17页 |
·公路的廊道效应 | 第17-18页 |
·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 第18页 |
·对地貌和水体的影响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西汉高速公路生态恢复设计 | 第19-28页 |
·西汉高速公路生态修复设计的理论 | 第19页 |
·指导思想 | 第19页 |
·设计原则 | 第19页 |
·西汉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技术问题探讨 | 第19-24页 |
·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 第19-20页 |
·中央分隔带设计 | 第20-21页 |
·路侧林带设计 | 第21-22页 |
·一、二级平台设计 | 第22页 |
·互通立交区设计 | 第22-23页 |
·隧道绿化 | 第23页 |
·管理所绿化设计 | 第23页 |
·服务区、收费站绿化设计 | 第23-24页 |
·弃土场绿化设计 | 第24页 |
·西汉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选择 | 第24-27页 |
·植物选择原则 | 第24页 |
·西汉高速公路主要绿化植物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西汉高速公路生态恢复实践 | 第28-37页 |
·秦岭山区段绿化实践 | 第28-30页 |
·l 中央分隔带绿化 | 第28页 |
·路基边坡绿化 | 第28-29页 |
·碎落台绿化 | 第29页 |
·一、二级平台绿化 | 第29页 |
·隔离栅与排水沟之间区域绿化、 | 第29页 |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 | 第29-30页 |
·汉中段绿化实践 | 第30-31页 |
·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 第30页 |
·边坡 | 第30页 |
·隔离栅区与排水沟之间区域 | 第30页 |
·碎落台 | 第30-31页 |
·平台绿化 | 第31页 |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 | 第31页 |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 第31-35页 |
·土壤准备工作 | 第31页 |
·栽植工作 | 第31-32页 |
·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技术 | 第32-35页 |
·垂直绿化 | 第35-37页 |
·缠绕类 | 第35页 |
·卷须类 | 第35-36页 |
·吸附类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建议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