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液塞捕集器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捕集器的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10-14页 |
| ·液塞捕集器的作用及分类 | 第14-15页 |
| ·液塞捕集器的结构 | 第15-19页 |
| ·容器式捕集器 | 第15页 |
| ·管式液塞捕集器 | 第15-16页 |
| ·管式液塞分离器的工作方式 | 第16-17页 |
| ·Gasunie“双倾角”的设计 | 第17-18页 |
| ·管式液塞捕集器的优缺点 | 第18-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段塞流的形成及其特性参数 | 第20-34页 |
| ·段塞流的分类 | 第20页 |
| ·段塞流的形成机理 | 第20-23页 |
| ·水动力段塞流的产生机理 | 第20-21页 |
| ·地形起伏诱发段塞流 | 第21页 |
| ·强烈段塞流 | 第21-23页 |
| ·常见的段塞流特征参数的计算模型 | 第23-27页 |
| ·Brill 模型 | 第23-24页 |
| ·Dukler 模型 | 第24-26页 |
| ·Xiao 模型 | 第26-27页 |
| ·段塞流的相关特性参数 | 第27-34页 |
| ·段塞流模型的建立 | 第27-31页 |
| ·段塞流特性参数的计算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液塞捕集器的设计 | 第34-58页 |
| ·管式液塞捕集器的设计原则 | 第34页 |
| ·容器式液塞捕集器工艺计算 | 第34-41页 |
| ·捕集器结构尺寸初值 | 第34-36页 |
| ·容器式液塞捕集器动态模拟计算 | 第36-41页 |
| ·管式液塞捕集器工艺计算 | 第41-48页 |
| ·分离段设计计算 | 第41-45页 |
| ·储存段设计计算 | 第45-48页 |
| ·计算结果和讨论 | 第48-58页 |
| ·容积式捕集器算例分析 | 第48-53页 |
| ·容器式捕集器结构尺寸优化算例 | 第53-55页 |
| ·管式捕集器优化算例 | 第55-58页 |
| 第四章 段塞流特性及捕集器性能测试试验 | 第58-67页 |
| ·试验目的 | 第58页 |
| ·实验系统 | 第58-62页 |
|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62-63页 |
| ·实验步骤 | 第63-64页 |
| ·实验工况 | 第64-67页 |
| 第五章 水平管段塞流特性分析 | 第67-83页 |
| ·液塞频率 | 第67-72页 |
| ·液塞速度与液塞长度 | 第72-82页 |
| 本章结论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管式液塞捕集器的性能分析 | 第83-108页 |
| ·段塞流捕集器的性能要求 | 第83页 |
| ·水平管段塞流工况下的捕集器性能分析 | 第83-102页 |
| ·小液量、小气量工况(液相流量2m~3/h,气相流量为10Nm~3/h) | 第84-87页 |
| ·小液量、大气量工况(液相流量2m~3/h,液相流量为90Nm~3/h) | 第87-90页 |
| ·大液量、小气量工况(液相流量6m~3/h,液相流量为10Nm~3/h) | 第90-93页 |
| ·大液量、大气量工况(液相流量6m~3/h,液相流量为90Nm~3/h) | 第93-96页 |
| ·中液量、中气量工况(液相流量4m~3/h,液相流量为50Nm~3/h) | 第96-102页 |
| ·液塞长度较大工况下捕集器性能的测试 | 第102-108页 |
| 结论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