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政的超验之维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基督教与宪政 | 第15-28页 |
第一节 神法与自然法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原罪观念与幽暗意识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教权对王权的制衡 | 第19-23页 |
一、西欧中世纪的政教之争 | 第20-21页 |
二、教权制衡王权的理论 | 第21-23页 |
第四节 宗教宽容 | 第23-28页 |
一、宗教宽容思想溯源 | 第23-24页 |
二、基督教由不宽容走向宽容的历史演进及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三、宽容的论证——从宗教宽容走向信仰自由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世界的祛魅:宪政主义的一般精神 | 第28-50页 |
第一节 自然权利 | 第28-32页 |
一、自然权利溯源 | 第28-29页 |
二、从自然正义到自然权利 | 第29-30页 |
三、自然权利理论对美欧宪政实践的影响 | 第30-31页 |
四、自然权利理论的命运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社会契约论 | 第32-36页 |
一、契约论溯源 | 第32-33页 |
二、古典社会契约论 | 第33-35页 |
三、社会契约论之于宪政的意义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宪政制度设计的人性预设 | 第36-41页 |
一、无赖假定 | 第37-38页 |
二、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 | 第38-39页 |
三、人性恶预设在宪政制度设计上的伴随因素 | 第39-41页 |
第四节 有限政府论 | 第41-46页 |
一、有限政府的理论依据 | 第41-43页 |
二、有限政府的内容 | 第43-46页 |
第五节 妥协品性 | 第46-50页 |
一、妥协宪政的典型:以英美为样本的观察 | 第46-47页 |
二、政治科学层面的逻辑分析:妥协是宪政的制度品性 | 第47-50页 |
第三章 断裂传统的重塑:中国宪政的精神出路 | 第50-62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自然法观念 | 第50-52页 |
一、天道 | 第50-51页 |
二、道法自然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人性悲观主义论点 | 第52-55页 |
一、荀子的性恶论 | 第53-54页 |
二、韩非的自利人性论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无为而治:中国古代的有限政府论 | 第55-58页 |
一、无为而治提出的社会背景 | 第55页 |
二、无为而治的哲学基础 | 第55-56页 |
三、无为而治的基本内容 | 第56-58页 |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宽容主义理论 | 第58-62页 |
一、恕道释义 | 第58-60页 |
二、恕道的方法论——中庸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