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0 前言 | 第11-32页 |
| 1.试验菌株的筛选 | 第32-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 ·菌种培养 | 第33页 |
| ·形态观察与生理生化实验 | 第33页 |
| ·菌种156rRN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 ·形态特征 | 第33-34页 |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34页 |
| ·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2.褐藻胶裂解酶的分离纯化 | 第37-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38页 |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 ·细菌培养 | 第39-40页 |
| ·酶的纯化 | 第40页 |
| ·酶的分子量的测定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3 褐藻胶裂解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43-5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自制(M)_n段褐藻胶、(G)_n段褐藻胶分离提取 | 第44页 |
| ·最适PH值的选择 | 第44页 |
| ·最适温度的选择 | 第44页 |
|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 ·酶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45页 |
| ·酶对底物专一性的研究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EDTA、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酶动力曲线研究 | 第48-49页 |
| ·褐藻胶裂解酶对底物专一性的研究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4 褐藻胶酶解产物中寡糖的研究 | 第52-6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 ·多聚甘露糖醛酸与多聚古罗糖醛酸的分离提取 | 第53页 |
| ·Poly(M)与Poly(G)的紫外全波长扫描 | 第53页 |
| ·Poly(M)与Poly(G)的炭化温度的测定 | 第53页 |
| ·Poly(M)与Poly(G)的旋光度的测定 | 第53页 |
| ·Poly(M)与Poly(G)的SDS-PAGE电泳 | 第53页 |
| ·Poly(M)与Poly(G)的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53页 |
| ·Poly(M)与Poly(G)GPC分析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5 讨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