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9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8页 |
(一) 中医诊断标准 | 第8页 |
(二) 西医诊断标准 | 第8页 |
二、病例标准 | 第8-9页 |
(一) 纳入标准 | 第8-9页 |
(二) 排除标准 | 第9页 |
(三) 脱落、剔除标准 | 第9页 |
三、临床资料 | 第9-10页 |
(一) 性别、年龄、病程 | 第9-10页 |
(二) 治疗前VAS 评分、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一) 试验方法 | 第10-11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1页 |
(三) 针刺异常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四) 观察指标 | 第12页 |
(五)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 第12页 |
五、研究结果 | 第12-19页 |
(一) 治疗前后VAS 评分、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 第12-13页 |
(二) 治疗1 周后VAS 评分、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变情况 | 第13-15页 |
(三) 治疗2 周后VAS 评分、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变情况 | 第15-19页 |
讨论 | 第19-30页 |
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19-21页 |
(一)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19-20页 |
(二) 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20-21页 |
二、选穴依据 | 第21-23页 |
(一) 祖国医学中的论述 | 第21-22页 |
(二) 现代临床研究 | 第22-23页 |
三、正交设计的优越性 | 第23-24页 |
四、结果分析及机理初探 | 第24-30页 |
(一) 结果分析 | 第24页 |
(二) 机理初探 | 第24-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综述 | 第34-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详细摘要 | 第46-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