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义费用的客运专线客运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 2 旅客运输需求特征分析 | 第19-29页 |
| ·客运需求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 ·旅客运输需求 | 第19页 |
| ·有效的客运需求与客运量 | 第19页 |
| ·潜在的客运需求 | 第19-20页 |
| ·客运需求的形成 | 第20-22页 |
| ·需求动力 | 第20-21页 |
| ·需求阻力 | 第21页 |
| ·需求形成 | 第21-22页 |
| ·客运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22-26页 |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3页 |
| ·居民收入水平 | 第23-24页 |
| ·人口数量和结构 | 第24-25页 |
| ·城市化发展水平 | 第25页 |
| ·综合交通的发展水平 | 第25-26页 |
| ·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 第26页 |
| ·客运需求分析内容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3 客运专线客运需求预测方法及模型研究 | 第29-39页 |
| ·国内外客运专线运量预测方法 | 第29-34页 |
| ·国外通用的高速铁路运量预测方法 | 第29-32页 |
| ·国内客运专线运量预测方法 | 第32-34页 |
| ·国内外预测方法的比较 | 第34页 |
| ·客运专线客运需求预测步骤及模型 | 第34-38页 |
| ·客运需求预测步骤 | 第34-35页 |
| ·趋势运量预测模型 | 第35-36页 |
| ·客运方式分担率模型 | 第36-37页 |
| ·诱增运量预测模型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基于广义费用的客运方式分担率模型 | 第39-51页 |
| ·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 第39-42页 |
| ·旅客出行特征 | 第39-41页 |
| ·运输方式自身特征 | 第41-42页 |
| ·建模及参数设置 | 第42-49页 |
| ·广义费用的计算 | 第43-46页 |
| ·出行时间价值的计算 | 第46-48页 |
| ·广义费用计算结果模糊评价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5 武广客运专线客运需求预测 | 第51-71页 |
| ·确定OD | 第51-53页 |
| ·模型参数的标定 | 第53-60页 |
| ·趋势运量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53页 |
| ·客运方式分担率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53-58页 |
| ·诱增运量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58-60页 |
| ·需求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60-67页 |
| ·客运需求结构分析 | 第60-63页 |
| ·客运需求规模分析 | 第63-67页 |
| ·武广客运专线运营现状评价及建议 | 第67-70页 |
| ·武广客运专线运营现状评价 | 第67-69页 |
| ·武广客运专线运营建议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6 结论 | 第71-73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 ·论文的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附录A 武广通道本线客运总量 | 第75-76页 |
| 附录B 武广通道跨线客运总量 | 第76-81页 |
| 附录C 武广通道本线趋势客运总量预测值 | 第81-82页 |
| 附录D 武广通道跨线趋势客运总量预测值 | 第82-87页 |
| 作者简历 | 第87-9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