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2 基于间隔时间差异系数和紧凑系数的异质性计算模型 | 第17-27页 |
·运行图异质性的界定 | 第17-18页 |
·运行图异质性定义 | 第17页 |
·运行图同质化方法分析 | 第17-18页 |
·既有运行图异质性计算方法分析 | 第18-21页 |
·既有方法 | 第18-20页 |
·既有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20-21页 |
·列车运行图结构异质性单元 | 第21-22页 |
·基于间隔时间差异系数和紧凑系数的异质性计算模型 | 第22-25页 |
·到发间隔时间差异系数 | 第23页 |
·出发间隔时间差异系数 | 第23-24页 |
·紧凑系数 | 第24-25页 |
·异质度计算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列车运行图异质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5页 |
·不同速度差的影响分析 | 第27-29页 |
·不同列车比例的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区间长度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天窗类型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缓冲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基于运行图异质性的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 第35-53页 |
·既有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分析 | 第35-37页 |
·通过能力 | 第35页 |
·既有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分析 | 第35-37页 |
·运行图结构单元 | 第37-42页 |
·影响运行图结构的列车开行模式 | 第37-39页 |
·运行图结构单元 | 第39-41页 |
·运行图结构单元化的优势分析 | 第41-42页 |
·合理运行图结构单元的确定方法 | 第42-48页 |
·运行图结构单元的确定原则 | 第42-43页 |
·运行图结构单元的确定步骤 | 第43-48页 |
·运行图结构单元内运行线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页 |
·基于运行图异质性的通过能力计算模型 | 第48-52页 |
·目标函数 | 第48-49页 |
·约束条件 | 第49-51页 |
·模型建立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实例分析 | 第53-66页 |
·"鹰潭-向塘"区段概况 | 第53-54页 |
·基于运行图异质性的通过能力计算 | 第54-65页 |
·主要技术参数的设定 | 第54-55页 |
·客货列车不同比例对运行图异质性和通过能力的影响 | 第55-58页 |
·客货列车不同速度差对运行图异质性和通过能力的影响 | 第58-61页 |
·"鹰潭-向塘"区段基于运行图异质性的通过能力计算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 | 第66页 |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7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