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0-17页 |
一、公司治理的概述 | 第10-15页 |
(一) 公司治理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公司治理的本质 | 第11-12页 |
(三) 公司治理的局限性 | 第12-15页 |
二、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性质 | 第15-17页 |
(一) 公权力的本质属性 | 第15页 |
(二) 私权利的本质属性 | 第15页 |
(三)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 | 第15-16页 |
(四) 司法权力对公司自治权的干预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 第17-22页 |
一、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理论争议 | 第17-20页 |
(一) 支持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观点 | 第17-18页 |
(二) 反对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观点 | 第18-20页 |
二、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价值 | 第20-22页 |
(一)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是调整公司活动的主要保障 | 第20页 |
(二)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是补充公司法漏洞的必要途径 | 第20-21页 |
(三)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在公司法领域的体现 | 第21-22页 |
第三部分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规则 | 第22-27页 |
一、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指导原则 | 第22-23页 |
(一) 司法权力应作为公司自治的辅助被动调节机制 | 第22页 |
(二)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必须充分尊重公司自治 | 第22页 |
(三) 司法介入公司治理需实现个案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第22-23页 |
二、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方式 | 第23页 |
(一) 诉讼机制 | 第23页 |
(二) 非诉机制 | 第23页 |
三、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裁判原则 | 第23-27页 |
(一) 私法自治原则 | 第23-24页 |
(二) 交易效率原则 | 第24页 |
(三) 交易安全原则 | 第24页 |
(四) 外观主义原则 | 第24页 |
(五) 双重标准、内外有别原则 | 第24-25页 |
(六) 穷尽公司内部救济原则 | 第25页 |
(七) 资本多数决原则 | 第25页 |
(八) 稳定主体关系原则 | 第25页 |
(九) 股东有限责任原则 | 第25-27页 |
第四部分 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及完善意见 | 第27-43页 |
一、现行立法在司法介入公司治理问题上存在的不足 | 第27-28页 |
(一) 我国有关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制度规定的不甚详细 | 第27页 |
(二) 我国非诉讼机制不健全,缺乏案件解决的灵活性和效率性 | 第27-28页 |
二、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具体问题的完善措施 | 第28-43页 |
(一) 司法介入股东权利救济的完善 | 第28-36页 |
(二) 司法介入公司机构运行的完善 | 第36-40页 |
(三) 司法介入公司与外部权利人关系的完善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