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舌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方案设计 | 第12-13页 |
·糖尿病诊断标准 | 第13页 |
·病例选择 | 第13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3页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3页 |
·糖尿病中医辩证标准 | 第13-15页 |
·阴虚热盛证 | 第14页 |
·湿浊困脾证 | 第14页 |
·气阴两虚血瘀证 | 第14页 |
·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 | 第14页 |
·血瘀脉络证 | 第14-15页 |
·气虚血瘀证 | 第15页 |
·阴虚血瘀证 | 第15页 |
·舌、脉诊标准 | 第1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4. 结果 | 第16-28页 |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第16-17页 |
·中医证型与标准舌象的符合率情况 | 第17-22页 |
·舌象和中医证型不相符病例的具体原因 | 第22页 |
·性别构成比情况 | 第22-23页 |
·中医证型与病程相关性分析 | 第23-27页 |
·中医症状分布情况 | 第27-28页 |
5. 讨论 | 第28-38页 |
·古代医家对舌诊在中医诊断中的论述 | 第28-29页 |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论述 | 第29-31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糖尿病中医证型及症状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糖尿病中医证型和舌象之间的相关性 | 第32-33页 |
·糖尿病中医证型、舌象和病程间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相关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 | 第34-37页 |
·现代医家关于舌象和糖尿病病机演变的临床观察 | 第34-35页 |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多环节的作用 | 第35-37页 |
·控制血糖 | 第35页 |
·改善血脂代谢紊乱 | 第35-36页 |
·改善胰岛素抵抗 | 第36页 |
·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 | 第36页 |
·调节炎症因子含量 | 第36页 |
·改善凝血、纤容功能障碍 | 第36页 |
·维护内皮细胞的功能和形态 | 第36-37页 |
·改善氧化应激 | 第37页 |
·益气养阴活血法可作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治则 | 第37-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7. 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综述 | 第43-5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件一 | 第52-54页 |
附件二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