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梨园铁矿F1断层水文地质意义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2页 |
| 插图清单 | 第12-13页 |
| 表格清单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水文地质发展研究过程 | 第14-15页 |
| ·水文地质的产生及其重要性 | 第14-15页 |
| ·水文地质的发展趋势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重点及差异 | 第15页 |
| ·断层水文地质意义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8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9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水文气象条件 | 第18-19页 |
| ·地质概况 | 第19-24页 |
| ·矿体分布特征 | 第20-22页 |
| ·地层 | 第22-23页 |
| ·构造 | 第23-24页 |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24-28页 |
| ·含水层 | 第25-26页 |
| ·隔水层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水文地质钻探与试验 | 第28-37页 |
| ·水文地质钻探 | 第29-32页 |
| ·钻探工作的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 ·钻探基本要求 | 第30页 |
| ·钻孔类型 | 第30页 |
| ·钻孔(井)结构 | 第30-31页 |
| ·典型钻孔(井)结构型式 | 第31页 |
| ·钻探施工设计 | 第31页 |
| ·钻进方法及工艺选择 | 第31-32页 |
| ·野外施工过程 | 第32页 |
| ·钻井布置及观测 | 第32页 |
| ·井斜测量 | 第32页 |
| ·钻探工作质量检查 | 第32页 |
| ·抽水试验 | 第32-37页 |
| ·抽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 第32-33页 |
| ·抽水试验的类型 | 第33-34页 |
| ·抽水试验布置 | 第34页 |
| ·动态同位素取样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F_1断层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 第37-44页 |
| ·地球物理勘查 | 第37-38页 |
| ·地层的电性规律与视电阻率 | 第37页 |
| ·断层的物性特点 | 第37页 |
| ·方法选择 | 第37页 |
| ·成果分析 | 第37-38页 |
| ·钻探成果分析 | 第38-39页 |
| ·断层空间分布 | 第39-40页 |
| ·断层走向 | 第39页 |
| ·断层露头位置 | 第39页 |
| ·断层倾角 | 第39-40页 |
| ·断层带厚度 | 第40页 |
| ·断层带及其带内充填物 | 第40-41页 |
| ·浅部断层带 | 第40页 |
| ·深部断层带 | 第40页 |
| ·对断层导水性影响 | 第40-41页 |
| ·断层水文地质特征 | 第41-44页 |
| ·抽水试验期间水位动态资料分析 | 第41-42页 |
| ·同位素示踪研究 | 第42-43页 |
| ·断层导水特征分析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断层对矿坑涌水量影响分析 | 第44-53页 |
| ·矿坑涌水量计算原则 | 第44页 |
| ·矿床充水条件 | 第44-45页 |
|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 第45页 |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5-46页 |
| ·模拟区范围及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 ·水文地质结构 | 第46页 |
| ·地下水初始流场及动态特征 | 第46页 |
| ·数值模型 | 第46-47页 |
| ·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 ·空间离散 | 第47页 |
| ·模型拟合过程 | 第47-50页 |
| ·水位识别 | 第47-48页 |
| ·参数识别 | 第48页 |
| ·模型验证 | 第48-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建议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