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性质和历史发展 | 第9-18页 |
(一) 污点证人的概念、性质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9-11页 |
(二)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 第11-13页 |
(三) 比较法视野下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 第13-18页 |
二、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18-24页 |
(一)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前提 | 第18-20页 |
(二)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诉讼价值 | 第20-24页 |
三、我国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4-33页 |
(一) 我国与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相似的规定 | 第24-26页 |
(二) 我国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必要性 | 第26-30页 |
(三) 我国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可行性 | 第30-33页 |
四、建立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构想 | 第33-42页 |
(一)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3-34页 |
(二)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模式选择 | 第34-36页 |
(三)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程序设计 | 第36-39页 |
(四) 建立相应的污点证人保护制度和不规范行为的惩戒制度 | 第39-42页 |
五、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42-45页 |
(一) 在我国确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法律原则 | 第42页 |
(二) 确立污点证人的口供补强规则 | 第42-43页 |
(三) 严格执行禁止暴力取证和刑讯逼供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