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南构造带滚动勘探潜力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0 前言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的总体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9-10页 |
·工作量完成情况 | 第10页 |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0-12页 |
1 概况 | 第12-17页 |
·研究工作概况 | 第12页 |
·研究区位置 | 第12-13页 |
·勘探开发概况 | 第13-15页 |
·构造带基本地质特征 | 第15-17页 |
2 地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综述 | 第17-21页 |
·储盖组合与地层对比 | 第17-18页 |
·储层特征 | 第18-19页 |
·油源特征 | 第19页 |
·油水性质 | 第19-21页 |
3 砂体沉积微相及分布 | 第21-29页 |
·区域沉积背景分析 | 第21-22页 |
·沉积相标志特征 | 第22-25页 |
·沉积微相模式 | 第25-27页 |
·河流沉积的垂向组合模式 | 第27-29页 |
4 油砂体特征 | 第29-34页 |
·区带油层分布特征 | 第29-30页 |
·油砂体平面几何形态 | 第30-31页 |
·油砂体控制因素 | 第31-32页 |
·油砂体的综合分类评价 | 第32-34页 |
5 构造认识 | 第34-45页 |
·精细构造解释 | 第34-41页 |
·构造特征 | 第41-45页 |
6 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及规律认识 | 第45-53页 |
7 潜力评价分析 | 第53-63页 |
·评价体系与标准 | 第53-54页 |
·有利圈闭描述 | 第54-61页 |
·今后可深化研究的领域 | 第61-63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