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30页 |
1 植物 DNA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17页 |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7页 |
·VNTR(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多态性) | 第17页 |
·第二代分子标记技术 | 第17-20页 |
·基于PCR 的DNA 分子标记 | 第17-19页 |
·基于PCR 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的DNA 标记 | 第19-20页 |
·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 | 第20页 |
·几种新型分子标记 | 第20页 |
·RGAs(Resistance Gene Analogs,抗病基因类似物) | 第20页 |
·RMAPD(Random Microsatell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 | 第20页 |
·TRAP(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 | 第20页 |
2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组织培养保存法 | 第21页 |
·超低温保存法 | 第21页 |
3 植物SOD 的生理作用及其基因克隆 | 第21-24页 |
·SOD 的结构及生理作用 | 第21-22页 |
·结构 | 第21-22页 |
·生理作用 | 第22页 |
·植物体内活性氧(ROS)及其清除 | 第22-23页 |
·植物SOD 基因克隆 | 第23-24页 |
·基因克隆的主要方法 | 第23-24页 |
·SOD 基因的分子克隆 | 第24页 |
4 柑桔DNA 分子标记、离体保存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柑桔DNA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柑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分类 | 第24-25页 |
·构建分子遗传图谱 | 第25页 |
·构建指纹图谱和品种鉴别 | 第25-26页 |
·杂种鉴定及杂种育种研究 | 第26页 |
·基因定位 | 第26-27页 |
·柑桔离体种质保存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柑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优点 | 第27页 |
·国内外柑桔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基因克隆在柑桔中的应用 | 第28页 |
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8-30页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福建尤溪金柑遗传多样性的RAPD 分析 | 第3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材料 | 第31页 |
·实验设备、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实验设备 | 第31页 |
·试验试剂 | 第31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RAPD 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金柑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2-33页 |
·金柑基因组DNA 的检测 | 第33页 |
·DNA 扩增反应 | 第33-34页 |
·RAPD 反应引物筛选 | 第34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7页 |
·金柑基因组DNA 的检测 | 第34-36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4-35页 |
·OD 值检测 | 第35-36页 |
·RAPD 引物筛选 | 第36-38页 |
·金柑RAPD 多态性分析 | 第38-41页 |
·不同引物对122 份金柑样品的PCR 扩增图谱 | 第38-39页 |
·多态性分析 | 第39-41页 |
·聚类分析 | 第41-47页 |
3 讨论 | 第47-50页 |
·尤溪金柑的遗传多样性 | 第47页 |
·尤溪金柑的遗传变异 | 第47-48页 |
·试验结果稳定性讨论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福建柑桔类种质资源试管苗的离体保存研究 | 第50-64页 |
第一节 16 份柑桔类种质资源的胚培养及其试管苗离体保存研究 | 第50-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材料 | 第50页 |
·方法 | 第50-51页 |
·柑桔种子的消毒及珠心胚剥取 | 第50页 |
·不同保存时间对柑桔成熟胚试管苗的影响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不同保存时间对柑桔成熟胚试管苗叶片数和主根长的影响 | 第51-57页 |
·保存1 个月时MS 培养基对不同材料叶片数和主根长的影响 | 第51-52页 |
·保存2 个月时MS 培养基对不同材料叶片数和主根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保存6 个月时MS 培养基对不同材料叶片数和主根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保存12 个月时MS 培养基对不同材料叶片数和主根长的影响 | 第54-55页 |
·保存18 个月时MS 培养基对不同材料叶片数和主根长的影响 | 第55-57页 |
·不同柑桔资源成熟胚试管苗的保存效果 | 第57页 |
3 讨论 | 第57-60页 |
第二节 28 份柑桔离体保存试管苗保存情况观察 | 第60-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3 讨论 | 第61-64页 |
第四章 柑桔试管苗Mn-SOD 基因克隆 | 第64-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71页 |
·材料 | 第6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64-65页 |
·仪器 | 第64-65页 |
·试剂 | 第65页 |
·试验方法 | 第65-71页 |
·金柑叶片总RNA 的提取方法和浓度检测 | 第65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Mn-SOD 基因cDNA 保守区的克隆 | 第65-67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Mn-SOD 基因cDNA 的3′RACE 扩增 | 第67-68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Mn-SOD 基因cDNA 的5′RACE 扩增 | 第68-71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 Mn-SOD 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克隆 | 第71页 |
·全长序列拼接 | 第71页 |
·全长序列分析 | 第7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81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总RNA 提取纯度与浓度检测 | 第71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Mn-SOD 基因cDNA 保守区的克隆结果 | 第71-73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Mn-SOD 基因cDNA 的3′RACE 克隆结果 | 第73-74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Mn-SOD 基因cDNA 的5′RACE 克隆结果 | 第74-76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Mn-SOD 基因全长序列拼接结果 | 第76页 |
·全长序列分析 | 第76-81页 |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76-77页 |
·编码基因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77-78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 Mn-SOD 蛋白理化性质预测与分析 | 第78-79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 Mn-SOD 二级结构的预测与分析 | 第79-80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 Mn-SOD 三维结构的预测与分析 | 第80-81页 |
3 讨论 | 第81-82页 |
·早熟金柑试管苗 Mn-SOD 基因 cDNA 全长获得的意义 | 第81页 |
·SOD 研究中存在问题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小结 | 第82-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图版和图版说明 | 第96-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