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状况 | 第8-9页 |
·徐变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和徐变的关系 | 第9-11页 |
·国内外徐变研究历史和动态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混凝土徐变的基础理论 | 第13-23页 |
·混凝土徐变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内部因素 | 第14-15页 |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外部因素 | 第15-17页 |
·混凝土的徐变机理 | 第17-19页 |
·粘塑性理论 | 第17页 |
·渗出理论 | 第17-18页 |
·粘性流动理论 | 第18页 |
·塑性流动理论 | 第18页 |
·微裂缝理论 | 第18-19页 |
·内力平衡理论 | 第19页 |
·混凝土徐变恢复 | 第19-21页 |
·混凝土的应力松弛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混凝土徐变计算理论及预测模型 | 第23-39页 |
·混凝土徐变计算理论 | 第23-27页 |
·有效模量法 | 第23页 |
·老化理论 | 第23-24页 |
·弹性徐变理论 | 第24页 |
·弹性老化理论 | 第24-25页 |
·继效流动理论 | 第25-26页 |
·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 | 第26-27页 |
·混凝土徐变计算模型 | 第27-36页 |
·CEB-FIP 徐变模型 | 第27-28页 |
·ACI 209 徐变模型 | 第28-29页 |
·B-P 徐变模型 | 第29-30页 |
·G-Z 模型和GL2000 模型 | 第30-33页 |
·中国建科院模型(1986) | 第33-36页 |
·混凝土徐变模型的比较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成因分析 | 第39-64页 |
·预应力损失 | 第39-47页 |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概况 | 第39-41页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 第42-47页 |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原因 | 第47-50页 |
·预应力损失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影响 | 第47-48页 |
·徐变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影响 | 第48-49页 |
·箱梁开裂对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影响 | 第49-50页 |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建模分析 | 第50-62页 |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设计概况 | 第50-52页 |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2-54页 |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计算模型的计算分析 | 第54-62页 |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问题探讨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分析 | 第64-80页 |
·ABAQUS 软件介绍及应用 | 第64-66页 |
·ABAQUS 软件介绍 | 第64-65页 |
·ABAQUS 用户子程序UMAT | 第65-66页 |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66-69页 |
·均质材料有限元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66-67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的特殊问题 | 第67-69页 |
·ABAQUS 徐变分析方法 | 第69-74页 |
·混凝土结构的徐变应力分析 | 第69-73页 |
·用FORTRAN 编写ABAQUS 子程序UMAT | 第73-74页 |
·桥梁模型的建立 | 第74-77页 |
·模型的规划 | 第74-75页 |
·模型的实现及单元属性 | 第75页 |
·预应力筋的处理 | 第75-76页 |
·模型荷载的施加 | 第76页 |
·模型的计算 | 第76-77页 |
·运营期混凝土徐变对梁体变形的影响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A | 第85-95页 |
附录 B | 第95-10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