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本研究的学术意义 | 第10-11页 |
|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研究重难点 | 第12-13页 |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3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 ·大学生村官 | 第13页 |
| ·激励机制 | 第13-15页 |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8页 |
| ·经典激励理论回顾 | 第15-22页 |
|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15-18页 |
|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18-21页 |
|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第21-22页 |
| ·需要与激励、需要的分类及特征 | 第22-23页 |
| ·需要的概念及其与激励的关系 | 第22页 |
| ·需要的分类 | 第22-23页 |
| ·需要的特征 | 第23页 |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23-25页 |
| ·国内管理学界关于激励机制的现有研究 | 第23-24页 |
| ·国内关于大学生“村官”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 ·国外关于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25-28页 |
| ·管理学激励理论阶段 | 第25页 |
| ·经济学激励理论阶段 | 第25-26页 |
| ·管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阶段 | 第26-28页 |
| 3 大学生“村官”激励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 ·中央及部分有代表性省市的激励制度安排 | 第28-30页 |
| ·物质激励 | 第28-29页 |
| ·政治激励 | 第29页 |
| ·能力提升激励 | 第29-30页 |
| ·发展激励 | 第30页 |
| ·重庆市现行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制度 | 第30-33页 |
| ·雄厚的资金保障 | 第31页 |
| ·形式多样的“出口”保障机制 | 第31-32页 |
| ·独特的整合机制 | 第32页 |
| ·重庆模式 | 第32-33页 |
|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成效 | 第33-34页 |
| 4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的实证研究 | 第34-51页 |
| ·调查过程及样本分布 | 第35-36页 |
| ·满意度分析 | 第36-41页 |
| ·满意度总体状况 | 第36-39页 |
| ·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39-41页 |
| ·工作动机分析 | 第41-42页 |
| ·工作改进意识分析 | 第42-45页 |
| ·工作信心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 ·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43-44页 |
| ·培训认知情况分析 | 第44-45页 |
| ·对现有激励政策的认识分析 | 第45-47页 |
| ·激励期望分析 | 第47-48页 |
|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 ·激励短期效应明显 | 第48-49页 |
| ·能力激励欠缺、培训内容及方式不尽合理 | 第49-50页 |
| ·考核标准难以真实反映绩效 | 第50页 |
| ·激励措施存在不合理性 | 第50-51页 |
| 5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51-57页 |
|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构建的总体思路 | 第51页 |
|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建立的原则 | 第51-53页 |
| ·公平性原则 | 第51-52页 |
| ·实效性原则 | 第52页 |
| ·竞争性原则 | 第52页 |
| ·适度性原则 | 第52-53页 |
| ·动态性原则 | 第53页 |
|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构建方案 | 第53-57页 |
| ·适度提高物质激励水平、缩小区域差别 | 第53页 |
| ·建立培训激励考评制度 | 第53-54页 |
| ·加强村官交流、实现经验共享 | 第54-55页 |
| ·认真落实帮带机制,快速实现村官角色转变 | 第55页 |
| ·适度授权、丰富工作内容 | 第55-56页 |
|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支持力度、扶持创业 | 第56页 |
| ·量化考核标准、引进退出机制 | 第56-57页 |
| 6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 第57-58页 |
|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1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课题情况 | 第61页 |
| C 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