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概述 | 第13-19页 |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一)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14页 |
(二) REITs 与房地产信托的区别 | 第14-15页 |
(三) REITs 的种类 | 第15-16页 |
二、REITs 的投资优势 | 第16-18页 |
(一) REITs 与房地产直接投资 | 第16页 |
(二) REITs 与公司股票 | 第16-17页 |
(三) REITs 与公司债券 | 第17页 |
(四) REITs 特有的投资优势 | 第17-18页 |
三、我国引入REITs 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18-19页 |
(一) 我国引入REITs 的必要性 | 第18页 |
(二) 我国引入REITs 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投资者风险探析 | 第19-23页 |
一、受托人责任缺位产生的道德风险 | 第19-21页 |
(一) REITs 投资者和受托人利益分化的理论分析 | 第19-20页 |
(二) REITs 的自身特殊性与道德风险 | 第20-21页 |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产生的经营管理风险 | 第21-22页 |
(一) 决策风险 | 第21页 |
(二) 投资风险 | 第21-22页 |
(三) 财务风险 | 第22页 |
三、REITs 份额法律地位限制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美国REITs 对投资者权益法律保护的借鉴 | 第23-29页 |
一、美国法律制度对REITs 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 第23-28页 |
(一) 美国REITs 投资者的税收优惠 | 第23-24页 |
(二) 美国REITs 投资者的变现能力 | 第24-25页 |
(三) 美国REITs “被动性原则”与投资者风险隔离 | 第25页 |
(四) 美国受托人法律规制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 第25-27页 |
(五) 美国信息披露和监督制度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 第27-28页 |
二、美国REITs 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 我国REITs 投资者权益法律保护的构建 | 第29-50页 |
一、我国目前引入REITs 的法律环境 | 第29-35页 |
(一)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法律的空白 | 第29-30页 |
(二) 中小投资者被排除在集合资金信托之外 | 第30页 |
(三) 《集合资金管理办法》与《信托法》的法律冲突 | 第30-31页 |
(四) 信托法对受托人的法律规制宽泛 | 第31-33页 |
(五) 信托受益凭证流通机制缺失 | 第33-34页 |
(六) 税法中的信托所得税制不合理 | 第34页 |
(七) 房地产法中的信托资产产权障碍 | 第34-35页 |
二、我国REITs 立法形式和立法层次的选择 | 第35-37页 |
(一) 我国REITs 立法形式 | 第35-36页 |
(二) 我国REITs 立法层次 | 第36-37页 |
三、中国REITs 投资者权益法律保护机制的构想 | 第37-50页 |
(一) REITs 管理办法的定位 | 第37-38页 |
(二) REITs 管理办法的名称界定 | 第38页 |
(三) REITs 管理办法的投资者保护原则 | 第38-40页 |
(四) REITs 管理办法的投资者保护设计 | 第40-46页 |
(五) REITs 投资者保护相关制度的构建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