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25页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认识 | 第12-19页 |
·概念 | 第12页 |
·发病机制 | 第12-13页 |
·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 | 第13-14页 |
·慢阻肺与高凝状态形成 | 第14-16页 |
·急性发作的病因 | 第16页 |
·急性加重频繁发作的危害 | 第16-17页 |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 第17-19页 |
2. 中医学对COPD的认识与研究 | 第19-25页 |
·病名的认识 | 第19页 |
·形成瘀血的理论机制 | 第19-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21页 |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活血化瘀法在COPD应用中的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Meta分析 | 第25-39页 |
1. 方法 | 第25-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纳入和排除标准 | 第25页 |
·文献检索 | 第25-26页 |
·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2. 统计结果 | 第27-33页 |
·文献检索结果 | 第27-30页 |
·Meta分析结果 | 第30-33页 |
3. 敏感性分析 | 第33-35页 |
·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 | 第33-34页 |
·血气分析指标敏感性分析 | 第34-35页 |
·肺功能FEV1敏感性分析 | 第35页 |
4. 发表偏倚 | 第35-36页 |
5. 讨论 | 第36-38页 |
·循证医学概念 | 第36页 |
·纳入文献的质量 | 第36-37页 |
·有效性,血气分析和肺功能FEV1改善情况的分析 | 第37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37-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9-52页 |
1. 病例选择 | 第39-40页 |
·病例来源 | 第39页 |
·诊断标准 | 第39-40页 |
·病例选择 | 第4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随机化分组 | 第40页 |
·治疗方案 | 第40-41页 |
·终止研究情况 | 第41页 |
3. 疗效观察 | 第41-42页 |
·观察项目 | 第41页 |
·症状体征分级积分 | 第41-42页 |
4. 疗效判定 | 第42页 |
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2页 |
6. 结果 | 第42-47页 |
·中医证候比较 | 第42-44页 |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次数的比较 | 第44页 |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的比较 | 第44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CRP比较 | 第44-45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沉比较 | 第45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比较 | 第45-46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 第46页 |
·两组并发呼吸衰竭时血气分析比较 | 第46页 |
·安全性检查 | 第46-47页 |
7 讨论 | 第47-52页 |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的分析 | 第47页 |
·活血化瘀法方解及现代药理作用 | 第47-49页 |
·活血化瘀法对心率、呼吸的影响 | 第49页 |
·活血化瘀法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 第49-51页 |
·对患者的安全性影响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