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和贺希格与他的文学观点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8页 |
绪论 | 第18-34页 |
一、布和贺希格生平及其文学作品 | 第18-2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三、选题目的 | 第28-29页 |
四、选题意义 | 第29-30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注释 | 第32-34页 |
第一章 布和贺希格的民族精神 | 第34-57页 |
第一节 布和贺希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及表现 | 第34-42页 |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 | 第35-38页 |
二、民族精神的表现 | 第38-42页 |
第二节 布和贺希格的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点 | 第42-52页 |
一、民族精神的内容 | 第42-51页 |
二、民族精神的特点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布和贺希格的民族精神的影响和作用 | 第52-56页 |
一、对于进步青年队伍壮大的促进作用 | 第53-54页 |
二、对于以蒙古文创作的激励作用 | 第54-55页 |
三、对于蒙古人形成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意识的培养作用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57页 |
第二章 布和贺希格的文学观点 | 第57-90页 |
第一节 文学观点 | 第60-78页 |
一、"开放广泛乃贵" | 第60-62页 |
二、以"劣"寓"优" | 第62-63页 |
三、"文学符合常理" | 第63-64页 |
四、"引读者入胜" | 第64-65页 |
五、"乡村之众即看即悟" | 第65-68页 |
六、关于文学作品语言的观点 | 第68-71页 |
七、有关文学继承与创新的观点 | 第71-76页 |
八、有关文学创作方面的观点 | 第76-78页 |
第二节 布和贺希格对蒙古族现代文学的影响 | 第78-90页 |
一、对于蒙古文论的影响 | 第78-80页 |
二、以文学作品形式引领蒙古族启蒙的作用 | 第80-81页 |
三、对蒙文杂志出版业的影响 | 第81-84页 |
四、对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影响 | 第84-90页 |
结论 | 第90-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后记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