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花灯艺术的区域特色 | 第10-14页 |
第一节 花部诸腔戏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云南花灯的区域特色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云南花灯的价值重估 | 第14-28页 |
第一节 云南花灯与时代特征的关联 | 第14-18页 |
(一) 20 世纪50 年代至80 年代政治理念与文化背景对云南花灯的影响 | 第15-18页 |
(二) 20 世纪90 年代政治理念与文化背景对云南花灯的作用 | 第18页 |
第二节 云南花灯遭遇尴尬的成因 | 第18-22页 |
(一) 客观的审美成因 | 第19页 |
(二) 主观的内在责任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寻找云南花灯的内在价值 | 第22-28页 |
(一) 充满魅力的表演形式 | 第22-23页 |
(二) 具备深远的价值导向 | 第23-25页 |
(三) 云南花灯的发展是客观条件的偶然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云南花灯与地方戏曲的比较 | 第28-38页 |
第一节 云南花灯与黄梅戏的异同 | 第28-32页 |
(一) 黄梅戏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二) 与时俱进的黄梅戏 | 第29-30页 |
(三) 云南花灯可借鉴的优势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云南花灯与东北二人转的异同 | 第32-36页 |
(一) 客观条件的制约 | 第32-33页 |
(二) 东北二人转相对红火的主客观条件 | 第33页 |
(三) 东北二人转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 第33-34页 |
(四) 云南花灯与东北二人转的交叉与借鉴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云南花灯的关键—艺术作品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云南花灯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戏曲发展过程中的雅俗与创意的找寻 | 第38-41页 |
(一) 戏曲理论的形成 | 第38-39页 |
(二) 雅俗共赏的界限 | 第39-40页 |
(三) 文化创意的找寻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审美与实践的寻找 | 第41-45页 |
(一) 审美角度的期待 | 第41-42页 |
(二) 嫁接地域性强势文化的可能 | 第42页 |
(三) 与实践相对接的价值体现 | 第42-45页 |
第三节 戏曲艺术在艺术发展论中的共性与个性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