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1 前言 | 第13-23页 |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 第13-15页 |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 第15-16页 |
·配合力与作物杂种优势 | 第16-17页 |
·遗传距离与作物杂种优势 | 第17-20页 |
·基于数量性状和同工酶的遗传距离与作物杂种优势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作物杂种优势 | 第18-20页 |
·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 | 第20-21页 |
·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3页 |
·考种 | 第23-24页 |
·SSR 及SRAP 试验 | 第24-27页 |
·主要试验仪器、试剂及药品配制 | 第24-25页 |
·用于PCR 的SSR 与SRAP 引物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方差与配合力分析 | 第27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27页 |
·分子标记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6页 |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亲本及杂种F_1 代表型变异 | 第28-35页 |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亲本表型变异 | 第28-31页 |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杂种F_1 代表型变异 | 第31-35页 |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F_1 代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 | 第35-36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36-42页 |
·配合力效应分析及基因作用估计 | 第36-37页 |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7-40页 |
·亲本表现与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关系 | 第40页 |
·配合力效应与杂种F_1 表型值的相关性 | 第40-41页 |
·配合力效应与F_1 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 | 第41-42页 |
·SSR 和SRAP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42-50页 |
·SSR 和SRAP 分子标记多态性比较 | 第42-43页 |
·亲本染色体基因组多态性比较 | 第43-45页 |
·亲本间SSR 和SRAP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比较 | 第45-46页 |
·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SSR 和SRAP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_1 代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47-49页 |
·亲本间遗传距离与特殊配合力效应间的相关性 | 第49-50页 |
·高、低杂种优势组合间基因组多态性比较 | 第50-56页 |
·高、低杂种优势组合间的遗传相似性比较分析 | 第50-52页 |
·不同杂种优势组合F_1 代基因组多态性比较 | 第52-56页 |
4 讨论 | 第56-62页 |
·关于SSR 和SRAP 分子标记与粳稻遗传多样性 | 第56页 |
·关于寒地粳稻杂种优势表现与环境关系 | 第56-57页 |
·关于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 | 第57-58页 |
·关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 | 第58-59页 |
·关于F_1 代基因组多态性与杂种优势 | 第59-60页 |
·关于寒地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前景 | 第60-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全文结论 | 第62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