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栖拟步甲防御腺形态分类与进化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Ⅰ 总论 | 第13-35页 |
1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世界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科学问题提出 | 第18-19页 |
3 形态术语 | 第19-27页 |
·防御腺的有无和着生部位 | 第19-20页 |
·防御腺的形态 | 第20-24页 |
·防御腺分泌物的化学成分 | 第24-25页 |
·防御腺的作用与功能 | 第25-26页 |
·防御腺分泌物质的来源 | 第26-27页 |
4 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7-35页 |
·材料来源 | 第27-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防御腺解剖 | 第34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34页 |
·SPSS 聚类分析 | 第34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34-35页 |
Ⅱ 各论 | 第35-85页 |
1 科级特征 | 第35-51页 |
·刺甲族Platyscelidini | 第35-38页 |
分属检索表 | 第36页 |
·齿刺甲属Oodescelis | 第36-37页 |
·刺甲属Platyscelis | 第37页 |
·双刺甲属Bioramix | 第37-38页 |
·小刺甲属Myatis | 第38页 |
·土甲族Opatrini | 第38-44页 |
分属检索表 | 第38-39页 |
·阿土甲属Anatrum | 第39页 |
·笨土甲属Penthicus | 第39-40页 |
·方土甲属Myladina | 第40页 |
·坚土甲属Scleron | 第40页 |
·景土甲属Jintaium | 第40页 |
·粒土甲属Psammestus | 第40-41页 |
·毛土甲属Mesomorphus | 第41页 |
·漠土甲属Melanesthes | 第41页 |
·沙土甲属Opatrum | 第41-42页 |
·土甲属Gonocephalum | 第42-43页 |
·伪坚土甲属Scleropatrum | 第43页 |
·小土甲属Penthicinus | 第43页 |
·真土甲属Eumylada | 第43-44页 |
·琵甲族Blaptini | 第44-48页 |
分属检索表 | 第44-45页 |
·侧琵甲属Prosodes | 第45页 |
·齿琵甲属Itagonia | 第45页 |
·地琵甲属Dila | 第45页 |
·琵甲属Blaps | 第45-46页 |
·乾琵甲属Coelocnemodes | 第46-47页 |
·伪小琵甲属Pseudognaptorina | 第47页 |
·小琵甲属Gnaptorina | 第47页 |
·亚琵甲属Asidoblaps | 第47-48页 |
·异琵甲属Thaumatoblaps | 第48页 |
·贞琵甲属Agnaptoria | 第48页 |
·扁足甲族Pedinini | 第48页 |
·扁足甲属Pedinus | 第48页 |
·直扁足甲属Blindus | 第48页 |
·隐甲族Crypticini | 第48-49页 |
·隐甲属Crypticus | 第48-49页 |
·拟步甲族Tenebrionini | 第49页 |
·拟步甲属Tenebrio | 第49页 |
·拟粉甲族Triboliini | 第49页 |
·拟粉甲属Tribolium | 第49页 |
·垫甲族Lupropini | 第49-51页 |
·垫甲属Luprops | 第49-51页 |
2 分类地位与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 第51-81页 |
·刺甲族Platyscelidini | 第51-57页 |
·聚类分析 | 第51-53页 |
·特征与特征值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 第53-56页 |
·内、外群选取 | 第53页 |
·性状选择与极化极向 | 第53-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琵甲族Blaptini | 第57-64页 |
·聚类分析 | 第57-61页 |
·琵甲属Blaps 特征与特征值 | 第57-58页 |
·琵甲属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琵甲族Blaptini 特征与特征值 | 第59-60页 |
·琵甲族结果与分析 | 第60-61页 |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 第61-64页 |
·内、外群选取 | 第61页 |
·性状选择与极化极向 | 第61-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讨论 | 第64页 |
·土甲族Opatrini | 第64-70页 |
·聚类分析 | 第64-66页 |
·特征与特征值 | 第64-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 第66-69页 |
·内、外群选取 | 第66-67页 |
·性状选择与极化极向 | 第67-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其它类群 | 第70页 |
·中国土栖拟步甲 | 第70-81页 |
·聚类分析 | 第70-75页 |
·特征与特征值 | 第71-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75页 |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 第75-81页 |
·内、外群选取 | 第75页 |
·性状选择与极化极向 | 第75-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图版 | 第91-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