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 现代医学对AS 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命名 | 第10页 |
·病因 | 第10-11页 |
·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治疗 | 第12-13页 |
2 中医药对AS 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病名 | 第13页 |
·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治疗 | 第14-15页 |
·实验研究 | 第15-16页 |
·中医药防治 | 第16-18页 |
实验研究 | 第18-26页 |
实验一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ApoE-/-小鼠血脂的影响 | 第18-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0-22页 |
实验二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ApoE-/-小鼠胸主动脉NF-κB 蛋白的影响 | 第22-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3-26页 |
讨论 | 第26-31页 |
1 血脂与AS 的关系 | 第26-27页 |
2 胸主动脉NF-кB 蛋白与AS 的关系 | 第27-28页 |
3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ApoE-/-小鼠(高脂饮食)一般状态的改善作用 | 第28页 |
4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调节血脂的作用 | 第28页 |
5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抑制小鼠胸主动脉NF- кB 蛋白的表达 | 第28页 |
6 “伏痰”——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学伏邪病因本质 | 第28-29页 |
7 “伏痰”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学伏邪病机本质 | 第29页 |
8 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9 结论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