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降温采煤工作面流体组织优化技术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 第10-13页 |
| ·国外矿井降温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内矿井降温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机械降温采煤工作面最佳降温效果的研究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 第2章 采煤工作面空冷器降温技术分析 | 第15-22页 |
| ·空气冷却器的分类 | 第15-16页 |
| ·接触式空冷器 | 第15页 |
| ·表面式空冷器 | 第15-16页 |
| ·空冷器布置方式 | 第16-19页 |
| ·常用布置方式 | 第16-18页 |
| ·空冷器后接风筒布置方式 | 第18-19页 |
| ·机械降温采煤工作面空气调节技术 | 第19-21页 |
| ·末端空冷器的空气处理过程 | 第19页 |
| ·空冷器冷却风流的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采煤工作面空冷器降温数学模型及计算 | 第22-31页 |
| ·建立模型的意义和条件 | 第22-23页 |
| ·建立模型的意义 | 第22页 |
| ·建立模型的条件 | 第22-23页 |
| ·空冷器冷却风流数学模型及模型处理 | 第23-28页 |
| ·抽象几何模型介绍 | 第23页 |
| ·数学模型建立 | 第23-24页 |
| ·数学模型计算 | 第24-28页 |
| ·计算方法优化 | 第28-29页 |
| ·MATLAB软件简介 | 第28页 |
| ·程序开发的目的 | 第28-29页 |
| ·程序的功能 | 第29页 |
| ·采煤工作面出口风流温度求解程序框图 | 第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第4章 采煤工作面流体组织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31-43页 |
| ·工程案例 | 第31页 |
| ·机械降温采煤工作面流体组织优化设计 | 第31-36页 |
| ·降温后采煤工作面出口风流参数 | 第31-32页 |
| ·采煤工作面需冷量计算 | 第32页 |
| ·最佳冷热风混合比的确定 | 第32-34页 |
| ·空冷器最佳安装位置的确定 | 第34-35页 |
| ·计算和实测降温效果对比 | 第35-36页 |
| ·采煤工作面最佳降温效果的具体要求 | 第36-42页 |
| ·最佳和最不利降温方式的降温效果对比分析 | 第37-38页 |
| ·不同进风温度的降温效果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 ·不同冷热风混合比的降温效果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 ·不同风筒布置形式的降温效果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 ·采煤工作面最佳降温效果的具体要求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录一 | 第49页 |